陳紅蘭
(安慶市農業機械管理局,安徽 安慶 246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此為主題對“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三農”進入新的發展時代。2018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行”。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已經進入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新階段,農機化對推進農業現代化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
安慶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西接湖北,南鄰江西,西北靠大別山主峰,東南倚黃山余脈。現轄7縣(其中2個縣級市)、3區。總面積1.36萬km2,總人口532萬,是安徽省農業大市。全市現有耕地560萬畝(1畝=667m2,下同),山場790萬畝,可養水面224萬畝,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性明顯,是國家優質糧棉油、水產品和畜禽生產基地,長江中下游著名的“魚米之鄉”。2018年全市種植水稻390萬畝、小麥58萬畝、油菜147萬畝、茶葉51萬畝、水果10萬畝。截止2018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327萬kW,拖拉機總數達到10.5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155臺,聯合收割機4549臺,插秧機2592臺,谷物烘干機1271臺;2018年全市機耕作業面積340666.67hm2(511萬畝),水稻機械化種植面積254萬畝,機收面積386.93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98%,較2017年提高兩個百分點。
2004年國家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了更好地服務機手,提高農機手跨區作業的組織化程度,2005年宜秀區白澤湖鄉方文喜成立了浩鑫農機化作業服務公司,購置三臺洋馬收割機,完善零配件供應、機具維修、技術培訓等服務,當年完成作業面積近萬畝。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出臺,大龍山鎮農機手余興明創辦了全省首家農機合作社——永興農機合作社(現為“全國農機示范合作社”),2018年底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數已發展到292家,其中全國農機示范社7家,省級農機示范社56家,擁有農機原值50萬以上的農機合作社達247家,農機服務總收入35.5億元。2017年、2018年依托農機合作社全市建設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農機大院)26家,提升了農機化綜合服務能力,推進了農機作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人工成本攀升和農民勞動觀點等變化,如何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構建“集約化、組織化、專業化、社會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現糧食生產全面全程機械化,協調作物間、地區間、行業間機械化發展不平衡和機械增長與利用效益不協調的矛盾,是實現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經之路。
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這些都對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更好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農機主管部門要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指導與服務,不斷激活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主體活力。制定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提檔升級工程實施方案,重點抓好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項目實施,引導政策、資金、技術、信息和服務向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傾斜。二是加大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政策扶持。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質量監督、教育培訓、安全監理、信息宣傳等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創造必要條件。在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助項目與資金安排上對農機服務組織予以傾斜,引導農機服務組織提升服務能力,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率,開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通過高效便捷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三是精心組織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活動。充分發揮農機在春耕、“三夏”和“三秋”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搶前抓早,舉辦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活動。加強組織領導和指揮調度,落實各項服務措施,保障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順利進行。四是圍繞提升管理服務效率,加快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在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的有效應用。大力推行“互聯網+”農機服務方式,完善“農機直通車”等農機服務、調度管理信息平臺,為“有機戶”和“需機戶”牽線搭橋,促進作業農機的有序流動,為跨區作業提供快捷便利服務。五是強化農機化實用人才培養。健全新型農業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農機化隊伍建設和實用型人才培養。組織舉辦農機管理、新技術推廣、安全監理業務培訓,培養一支懂農業(農機)、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組織舉辦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培訓班,培養一批以理事長為核心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人才、技術能人。
一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嚴格落實企業章程和理事、監事、社員大會制度,完善服務功能。嚴格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范和杜絕農機安全事故。建立全員學習培訓制度,利用農閑季節,開展學習培訓活動。通過組織社員學習國家政策、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進一步提高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開展新技術新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全員整體服務水平和能力。建立內部管理制度,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加強本量利分析。建立風險管控,增強抗風險能力。
二是抓重點,強弱項。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要結合本地農機化發展實際和土地資源特征,充分考慮農機化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農機化發展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通過訂單作業、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糧食烘干、倉儲代儲等農事服務方式走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服務模式。緊緊圍繞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使農機社會化服務成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著力點,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是搞好主體培訓。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政府扶持和行業主管部門指導下,要具備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當前安慶市農業生產已經全面進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新階段,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大馬力、高性能、復式作業機械總量增加,農機作業領域向全程、全面提速,農機化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為適應農機化發展,培養農機化實用人才尤其重要。可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開展主體培訓。借助培訓學校的專業、人才、設備等優勢開展校社聯合培訓,組織“新型農民”培訓,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全面提升農機社會化整體服務能力。四是加強相關領域融合。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實施,應該以農機化服務大農業為主,樹立“良種、良法、良田”等積極發展理念,加強農藝信融合,推進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與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組建農業生產聯合體,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促進各類主體融合協同發展,將農機社會化服務鏈條進一步延伸,最大化的滿足廣大農民對全程機械化服務的現實需求,讓更 多農戶體會到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強大動能,讓農民獲得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基礎。當前我國進入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生產方式進入了機械化主導的新階段,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是必然選擇,是支撐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的大產業,隨著鄉村振興規范的深入實施,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對“機器換人”、機械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此,在新的發展形勢之下,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探索,為農機化生產提供全程全面服務,通過努力,使安慶農機社會化服務在改革中闖出新路,在創新中加快發展,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引導農民過上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