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玲,馮印德,張建軍
(鎮巴縣農業機械管理推廣站,陜西 鎮巴 723600)
鎮巴縣地處陜西南部,大巴山腹地,總面積3437km2,境內山大溝深,農業生產條件差,貧困面廣,只有中小型農業機械應用于農業生產中。近年來,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業機械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加,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問題究其根本與農機安全技術檢驗密切相關。農機安全技術檢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賦予農機部門的重要職責,是農機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科學提高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性能、保障農機安全生產的有效手段,對提高農機手安全生產意識、預防農機事故、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截止2018年底,鎮巴縣擁有各類拖拉機86臺;聯合收割機8臺;微耕機271臺;機動植保機械50臺;修剪機械78臺;機動脫粒機1580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4993臺(套);畜牧機械3386臺(套);農田基本建設機械203臺。2018年檢驗拖拉機56臺,檢驗率為65%;檢驗聯合收割機6臺,檢驗率為75%。除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以外的農業機械因為不實行牌證管理,農機監理人員太少等原因,沒有開展年度安全檢驗,只是在日常的安全巡查中開展安全檢查、隱患排查等。
(1)加強組織領導,夯實責任。為確保農機檢驗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農機檢驗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農機檢驗工作實施方案。召開會議,層層分解落實任務,做到任務包干、責任到人。
(2)加大宣傳力度。采用電視、手機短信、宣傳車、懸掛橫幅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多渠道、多手段的宣傳形式,向農機戶、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駕駛員及農民群眾廣泛宣傳農機法律法規及農機免費實地檢驗政策,營造良好的依法依規管機氛圍。
(3)優質服務,嚴把檢驗質量關。針對山區縣拖拉機分布比較分散的實際情況,為方便機手參加年檢,節省時間,節約費用,組織監理人員深入各鄉鎮,走村入戶對農業機械進行免費實地安全檢驗,辦理檢驗手續。嚴把檢驗質量關,對檢驗合格的,簽字蓋章,發放統一的檢驗合格標志;在檢驗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再予以檢驗。并在開展檢驗的同時與農機數量較多的村和農機手或機主逐一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
(1)農機手安全意識淡薄。山區縣拖拉機大部分從事農田作業,且僅用于耕作自家土地,因為農業生產季節性較強,機具大多數時間閑置,所以農機手對檢驗意識淡薄,認為自己知道如何對機械檢修保養,檢驗是多此一舉,沒必要接受農機監理部門開展的年度檢驗。
(2)農機手法律意識不強。認為農業機械就是自家普通生產工具,不需要掛牌登記,辦理駕駛證。機具買賣隨意不過戶,更有更換發動機和私自改裝行為,直接影響了農機檢驗工作的開展,增加了農機安全隱患。
(3)檢驗手段落后。農機安全技術檢驗以人工檢驗為主,通過檢驗員眼看、手摸、耳聽、腳蹬等直觀感覺進行檢驗,人為因素很多,檢驗結果很難做到規范、準確。檢驗質量不過硬,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農機安全檢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儀器檢測,2014年陜西省農機局曾給配備了農機安全檢測設備,并進行了操作人員的培訓。但該批設備為組裝式,部件多、重量大,組裝起來耗時費力。山區縣的農機分布分散,無法開展集中檢驗,都是送檢上門,現場辦公。由于檢測設備的運輸、轉移、使用極不方便,因此這些檢驗設備就只能堆放在庫房,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不斷增強農機手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加強農機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采取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宣傳標語、開展事故警示展、召開農機安全生產培訓會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農機操作人員的法制意識和安全生產觀念,使農機手由被動的接受管理到主動接受管理,由“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營造全社會重視農機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2)加快農機檢驗方式的轉變。農機安全檢驗事關農機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為了確保農機安全檢驗的質量,農機檢驗應該轉變方式,不再以人工檢驗為主,而應該以便捷式可移動先進檢測設備檢驗為主,使農機安全檢驗更加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以期把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農業機械也納入檢驗范圍。
(3)實施嚴管重罰的管理措施。近年來,農機部門一味朝著免費、熱情服務的方向走,使得農機部門的執法權威性大大下降,部分機手甚至于公開對抗管理,這不僅增加了農機免費實地檢驗的實施難度,更給農機安全工作帶來了重大隱患。對此,建議國家積極對現有的農機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把對農機免費實地檢驗寫入法規。農機部門在管理的過程中按照法律法規嚴格進行管理,對違法、違規、違章行為依照法律、按照執法程序嚴管重罰,剛柔并濟才能提高農機“三率”、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4)加大惠農政策扶持力度。陜西省2015年出臺了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辦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農機手普遍反應享受補貼門檻高,補貼金額少,故農機手參與熱情不高,拖拉機超期服役現象屢禁不止。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辦法,擴大補貼機具范圍,降低享受補貼門檻,提高補貼金額,促進環保節能農業機械的更新,從源頭上提高農業機械的安全性能。
(5)拓展農機服務領域,豐富農機安全監理內容。隨著近十年來的退耕還林政策長期實施,山區農業機械已由傳統的農田耕整、播種、收割機械向茶葉、畜牧等加工機械發展,農機監理也應跟蹤轉到茶葉、畜牧機械的安全監管方面上來,彌補農村新增機械安全監理的空白,既豐富農機監理內容,也充分發揮農機監理作用。
(6)重視調查研究,深入農村探討農機監理技術規范,制定符合實際需求且有一定操作性的行政規章,適時上升到法律層面。農機監理與時俱進,將為農村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農機定期檢驗是確保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農業機械的定期免費實地檢驗任重而道遠,只有廣大農機戰線工作人員結合實際,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探討,不斷深入研究,才能推進農機檢驗工作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才會促進農業機械化事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