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秦向紅,王 健,楊 鑫,張金玲,史春霞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依據對陜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常規教學現狀的調研,發現大賽的初衷和本質是正確的,對促進常規教學有重要的作用,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大賽的開展已經脫離其核心價值期望,而另一方面常規教學中存在為賽而學、為賽而教的問題,賽教脫節。因此必須創新教育模式,構建以賽促教、寓賽于教、賽教融通的職業院校賽教融合教育模式,改進當前賽教脫節、賽教不通的現狀。
賽教融合的路徑要從三個方面依次推進,首先從宏觀角度要建立賽教融合的運行和管理機制,使賽教融合有法可依。其次,中觀上要從賽教融合存在的問題著手,建立對策,在課程教學模式、考證培訓、課程考核、選修課、社團、師資建設、校企合作等要素上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設,以促進賽教融合。微觀上要深入開展賽教融合,根據技能大賽的“職業標準”和“關鍵能力”進行課程設置,把職業標準和關鍵崗位能力融入課程目標、專業培養方案、教學計劃中,使技能大賽扎根常規教學,真正發揮其指導和引領作用。
(1)“政、行、校、企”四方聯動,完善運管機制,促進賽教融合。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參賽職業院校、企業,是賽教融合的四個參與方,要建立完善的賽教融合運行管理機制,則必須搭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聯動的運作和管理機制,發揮競賽對高職院校教學的促進和導向作用[1]。
(2)將技能競賽與考證培訓、課程考核等融合,完善現有評價體系,形成賽證融合、賽考融合,從而促進賽教融合。賽證融合、賽考融合會激勵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有效激發學生考證熱情、參賽熱情和學習熱情,發揮職業技能大賽的資源效應。
參照技能大賽評價指標體系,在日常教學中以職業技能大賽評分標準來訓練和考核學生,即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大賽的標準,從而實現高職技能競賽與常規教學相結合的目的[2]。
(3)選修課+興趣小組+社團+校園技能節,多重牽引,搭建常規教學競賽平臺。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有益補充,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賽熱情。在班級內成立興趣小組,各興趣小組進行角色扮演,作為一個工作班完成工作任務,按照大賽模式進行日常教學[3]。校內建立學生社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社團為平臺組織進行日常訓練。以“大賽點亮人生,技能成就夢想”為主題舉辦校園技能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推動在常規教學中的賽教融合。
(4)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形成能教會賽、理實融通,賽教融通的雙師型教師團隊。競賽倒逼指導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技能競賽指導,赴企業常態化實踐學習,發揮大賽促教促學的功能,為競賽、常規教學提供專業素質過硬的“雙師型”教師。解決師資隊伍缺乏、教師能力不強的問題,以賽促教。以教興賽。
(5)以大賽為平臺,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進常規教學。利用技能大賽的時間段,邀請到賽的企業家、工程師、其他職業院校教師探討課程設置,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吸引企業興辦駐校項目、大賽項目,構筑“教—學—賽”平臺。
(6)以賽導建,改良教學實訓環境。技能大賽考核內容和要求貼近企業實踐,為了能將常規教學與競賽銜接,學校必須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改造,在實訓室建設和設備采購時,場地的設計與設備的購置必須要與競賽場地和設備對接,即是對接企業標準,實現以賽導建。
(7)根據技能大賽的“職業標準”和“關鍵能力”引入技能大賽理念、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形成強調實踐技能教學的課程體系、按賽所需,以賽導教,重編、增設課堂內容。一是在高職常規課程教學中充分融入技能大賽理念。教學思路上,要樹立大賽思路,課堂就是“賽場”,即每堂課都是比賽的一個環節,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參賽者。二是按照項目化教學模式,融賽于教。技能競賽的考題一般都是在2~3小時內由個人或者團隊按照行業、企業嚴格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個按照行業標準,切合企業實際設計而成的完整的項目任務,集成了行業最新的執業標準,而且各個項目都是在仿真環境下展開的,因此將技能競賽中的項目引入到日常教學中,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必將促進常規教學的進行。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標準都可以這些為內容依據來選用。制定以技能大賽項目為主體內容的精品課程和項目化教材。有效地實現賽教融合,以賽促教。三是在常規教學中采用激勵法、比賽法、項目驅動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教法大于內容”,好的教師必須是教學法的專家。要創建“挑戰與激勵”模式,采用激勵法、比賽法教學,在課堂上進行學習競賽,基于專業層面進行學科競賽,使學生隨時隨地能競賽,小賽促大賽,真正做到賽中學、賽中用,“教、學、做、賽”一體化。教師要更新理念,以項目為導向,編寫項目化教學內容,運用討論法,在課上鼓勵學習成立討論小組,同時采用情景教學法,以企業真實的工作過程作為教學過程與項目背景,突出教學的職業性。四是將課程改革與技能大賽進行銜接,在常規教學中形成強調實踐技能教學的課程體系職校原有的課程體系絕大多數以理論教學體系設計為主,把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學放在次要地位。而且教學中所涉及的知識點也落后于行業發展前沿。而技能大賽的內容恰好涉及到的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反映了最新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職校的當務之急是將課程改革與技能大賽進行銜接,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在教學中像滲透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4]。五是按賽所需,以賽導教,重編、增設課堂內容。職業技能競賽內容強調行業企業對本專業和學科的職業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競賽內容、規則都是按照實際工作崗位的任務和內容設置,以仿真的工作環境考核學生的專業水平、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按照技能競賽的知識技能需求,把競賽知識點和教材結合到一起,依據課程大綱要求和技能競賽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重編、增設課堂內容,把比賽項目納入實踐教學計劃,將技能大賽內容提煉轉化為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更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實操技,實現以賽促教。
通過宏觀上建立和完善賽教融合的運行和管理機制,中觀上從賽教融合存在的問題著手,建立對策,在課程教學模式、考證培訓、考核機制、選修課、社團平臺的搭建、賽教融通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改良教學實訓環境等要素上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設。微觀上根據技能大賽的“職業標準”和“關鍵能力”引入技能大賽理念、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形成強調實踐技能教學的課程體系、按賽所需,以賽導教,重編、增設課堂內容。有機的將技能大賽和常規教學進行融合,必將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形成以賽促教、寓賽于教、賽教融通的職業院校教育模式,從而改善本區域賽教脫節等現狀,實現本區域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