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爾汗·阿布
(昭蘇縣農業農村局,新疆昭蘇 835600)
隨著我國養殖產業的不斷發展,牛羊布病的發生概率相較于以往要大上很多。在許多養殖戶的經歷中,一旦牛羊群中出現了布病,那么牛羊帶來的經濟效益就會收到極為嚴重的打擊。更重要的是,布病不僅僅只會在牲畜之間流傳,也會在人畜之間傳播。因此我國需要重視養殖業中牛羊布病的防治工作,近年來我國已經采取了相應的布病防治工作,但是對牛羊布病的防治尚未達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布病也被稱之為布氏桿菌病,它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傳染病。人一旦被傳染,就會出現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疼痛及肝脾大等臨床特征,易轉變為慢性,復發率高。
牛羊布病主要病原就是布魯氏菌,而這種病菌對牛羊來說極易感染。相比較來說,牛羊中的母畜比公畜的發病率要高,成年牲畜比幼年的牛羊發病率高。從以往的經驗上看,牛羊布病的傳染載體一般是帶有布魯氏菌的動物身體,傳染途徑以呼吸道、消化道為主。另外也有一些案例表明皮膚以外的破損黏膜也會導致傳染,其流行特點是以地方性流行為主。
在以往的國家牛羊布病防治工作進行的時候,我國的牛羊養殖戶大多不愿意配合國家的檢驗工作,甚至一度出現極其排斥的案例。養殖戶排斥國家進行布病檢疫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養殖戶對牛羊布病的防治缺乏重要性認知,認為防治布病是不必要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危害利益的舉動;二是養殖戶不愿意擔負20%的捕殺損失資金,在自己的牲畜中查出有布病后,養殖戶往往會損失一部分資金,所以他們較為排斥檢疫活動。目前存在的這兩方面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牛羊防治工作的開展。
除了在檢疫工作中遇到的困擾,在檢疫工作出結果之后,養殖戶往往不愿意聽從國家處理自己的牲畜。而一旦感染了布魯氏菌的牲畜沒有被及時處理,其所在的牛羊群將會大概率大范圍傳播布病,這樣的牲畜一旦流入市場,對人類的健康將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當養殖戶的養殖數量到達一定的數值后,養殖戶應該按照合理的比例對自己的牲畜進行定時檢疫。必須要強調的是,在對牛羊布病的檢疫中,需要對檢疫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規劃,根據不同年齡和性別提出針對性的檢疫安排。比如,針對更容易患病的母畜和成年牲畜要加大檢疫次數,縮短檢疫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有效的防治效果。
養殖戶必須意識到牛羊布病防治的重要性,樹立科學的布病防治意識,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牛羊布病防疫。養殖戶在對自家牛羊進行檢疫是,首先應開展的是接種疫苗工作。特別是身處牛羊布病頻發的地區,必須加強牛羊布病的檢疫和定期接種疫苗。在接種牛羊布病疫苗后,養殖戶必須定時定期對牛羊進行布病檢疫,積極配合國家檢疫工作,確保接種疫苗的有效性。
養殖戶必須選擇健康的幼年牲畜飼養,并在飼養之初建立培育健康牲畜群的觀念。在牛羊養殖的過程中,人工授精的牲畜出生后,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喂養培育,并在合適的時間后對幼年牲畜進行檢疫,若檢疫結果顯示為感染牲畜,必須將其進行處理并反饋結果。通過這種方法將染病牛羊群與健康牛羊群分離開來,逐步凈化養殖場,起到培育健康牲畜群的目的。初次之外,健康的牲畜群也要定期進行合理的檢疫工作,時刻保持健康牲畜群的純凈。
養殖戶在進行牛羊養殖的過程中,必須樹立起衛生意識。對養殖場進行定期的消毒處理,清掃養殖場,并做好場內的通風和保暖措施。在此基礎上,對養殖場內的牛羊進行定期的檢疫處理,一旦發現染病牲畜,必須及時按照規定處理,以宰殺進行無公害處理為主。除此之外,一定要做好染病的牛羊與健康牲畜接觸,對染病牲畜待過的地方進行全面消毒,對其產出物進行合理的消毒發酵處理。
我國的牛羊布病分布極為廣泛,每年疫病的流行都會對養殖戶造成極為重大的經濟損失。做好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對我國的畜牧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正視并推廣牛羊布病防治的策略,逐步解決其中的難題,促進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