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純 鄭圣祥
(如皋市磨頭鎮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51)
羊布病同時也稱為羊布魯氏菌病,其屬于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其會對病羊的淋巴系統和生殖系統進行侵害,母羊在感染該病后,會誘發其出現流產以及死胎等情況,公羊感染該病后,容易誘發睪丸炎。羊布病傳染性較強,如果在養殖場中爆發,會導致養殖戶遭受嚴重經濟損失,因此,養殖戶需要提升重視程度,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預防該病,進而提升養殖效益[1]。
羊布病屬于細菌性傳染病,布氏桿菌為病原體,主要通過生殖器官分泌物和排泄物進行傳播。布氏桿菌在動物皮毛、水和土壤中可以存活數月,當病原菌達到一定數量后,會導致羊只發病。
羊布病主要通過病羊交配、飲用水以及污染飼料進行傳播,其中母羊和幼羊為主要感染群體,如果幼羊患病,其死亡率較高,難以有效治愈。同時,蚊蟲叮咬也是該病傳播的主要方式。
羊布病發病沒有任何規律,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夏季發病概率較高。同時,羊布病流行具有地區性特點,牧區發病率要遠遠高于偏遠農村或者分散地區。羊布病潛伏時間較長,從15d到1年不等,潛伏時間與環境因素、羊只抵抗力和病原菌數量具有密切關系[2]。
羊布病沒有特殊癥狀,其患病初期為結膜炎、體溫升高、多汗、長時間發熱、走路不穩、行動困難、四肢疼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殖器官有分泌物等。患病母羊主要癥狀為流產,患病公羊主要癥狀為附睪炎、睪丸炎。患病羊只死亡率較高,多為饑餓致死。
當前,很多養殖戶對羊布病缺乏認識和重視,為了有效預防該病,當地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宣傳教育。首先,利用宣傳冊、電視、微信以及網絡等途徑開展宣傳,促使廣大養殖戶認識到該病的危害,提升重視程度;其次,對基層屠宰人員、技術人員和獸醫開展業務培訓,提升其專業水平,進而更好的預防和治療羊布病;最后,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羊布病預防培訓,提升養殖戶的飼養水平和防病能力。
首先,在飼養方面,要保證飼料營養的均衡性和全面性,飼草搭配科學合理,嚴禁使用病菌感染以及霉變的飼草;其次,定期對羊群健康進行檢查,如果發現病羊要及時隔離飼養,保證羊群健康安全;最后,養殖區和生活區要分開,在降低羊群患病概率的同時,預防飼養人員患病[3]。
消毒是預防各種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關鍵工作,在羊養殖中,養殖戶需要給予消毒工作以高度重視,做好日常消毒和羊舍消毒工作,制定科學的消毒計劃。首先,定期對產房、飼料槽和圈舍進行消毒,科學選擇消毒劑,對養殖中產生的糞便、尿液進行及時清理,保證羊舍環境衛生,糞便要進行集中處理,不能隨意堆放和處置;其次,病羊使用過的器具和活動場所需要及時消毒,徹底消滅病毒,防止其他羊只感染;最后,對患病母羊的分泌物、流產胎兒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產房及時消毒。
注射疫苗是防治羊布病的重要措施,養殖戶需要全面落實免疫工作,進而有效預防該病。首先,養殖戶要制定以及完善免疫體系,對羊群進行疫苗注射,提升其抗病能力;其次,通過正規的途徑購買疫苗,保證疫苗質量和安全性;最后,采用正確的方式注射疫苗,發揮疫苗的免疫作用[4]。
在羊養殖中,養殖戶要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如果需要從外部引進羊只,要對其質量進行科學控制。首先,盡量從沒有爆發過羊布病的養殖場引進羊只,做好羊只健康檢查工作,經由免疫部門證實后引進羊只;其次,所有引進的羊只都需要隔離觀察60d左右,保證其健康才能混入羊群中;最后,如果發現引進的羊只為患病羊,需立即捕殺,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防止病菌在羊群中傳播。
羊布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死亡率較高,如果羊只患病難以治愈,為養殖效益帶來巨大影響,因此,養殖戶需要提升思想認識,通過各種有效措施預防該病,組好消毒、免疫等工作,防止羊布病在養殖場中蔓延爆發,提升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