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麗 呂 信
(1.社旗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社旗 473300;2.社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社旗 473300)
玉米作為我國廣泛種植的農作物,其不僅是重要的糧食資源,而且可以制成飼料,以解決草食畜牧業發展過程中飼料缺乏的問題。與青貯秸稈相比,全株青貯玉米具有營養豐富、氣味芬芳、消化率和肉料比高等特點,并且可將其作為青綠飼料進行長期保存,有效降低畜牧業的生產成本。
為便于論述,本文主要從營養、農業生產結構和經濟效益三個角度來對全株青貯玉米的意義做出分析。
(1)青貯可以減少營養成分的損失,提高飼料利用率。一般曬制干草養分損失20~30%,有時多達40%以上,而青貯后養分僅損失3~10%,尤其能夠有效保存青綠飼料中的維生素。雖然全株青貯玉米的營養含量與玉米籽實差不多,但其產量卻是玉米籽實的4~5倍,因此全株青貯玉米成為了草食畜牧業中最為重要的飼料來源。
(2)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這種對玉米進口的過渡依賴,一方面導致國內外玉米存在較大的價差,嚴重損害了農戶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給糧食安全和糧食儲備帶來了較大的負擔。為從根本上緩解上述問題,就需要統籌兼顧到各方利益,以提高全株青貯玉米產量來滿足市場對飼料原料的需求,實現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發展。
(3)單從畝產量來看,籽粒玉米的收獲指數約為0.45,而全株青貯玉米的收獲指數高達0.9以上,所以推廣全株青貯玉米可提高整株利用率,并且有效解決玉米秸稈丟棄、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從飼養成本來看,張繼宏等(2017)就全株青貯玉米與玉米秸稈對奶牛養殖經濟效益做出了對比,結果發現飼喂全株青貯玉米的奶牛日均多產奶0.77kg,如果按照市場價格(3元/kg)計算,則每頭奶牛增收2.31元/d,如果按照蠟熟期全株青貯玉米產量(5000kg/667m2)計算,則增收577.5元/667m2。
據河南省畜牧局的公布數據,2018年河南省玉米種植總面積為326.07萬hm2,其中全株青貯玉米面積7.2萬hm2。這一數據雖然滿足了“糧改飼”的試點種植面積要求,但僅占據了總種植面積的2.2%,并且遠低于草食畜牧業對青貯飼料的需求量。
雖然全株青貯在大體上與普通秸稈青貯方法類似,但在具體的推廣環節,還需要重視收割時機、含水量、含糖量、密封發酵等問題。諸多操作人員就是因為沒有重視全株青貯技術的規范化要求,導致青貯飼料出現霉變,嚴重影響到了青貯飼料的營養成分和消化吸收率。
感官評價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無需專業設備、易于推廣的特點,因此得以在實際的生產環節得到推廣應用。但從感官評價方法的指標來看,其僅從顏色、氣味和結構質地三個維度來進行分析,并且每個維度對應分為優中良三個等級。這種評價方法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難以對青貯飼料質量進行量化分級。
基于上述三個方面的現狀分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以應對。
為全面推進“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推廣工作,我縣通過多種合作模式來保障了青貯飼料的來源。第一,土地流轉模式: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土地轉包、轉讓給畜牧養殖場(企業),以實現了零散土地的集中化發展,便于后續對全株青貯玉米的規模化種植;第二,訂單種植模式:由畜牧養殖場(企業)與農戶簽訂全株青貯玉米的種植合同,以法律的形式來為農戶經濟效益兜底,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戶種植全株青貯玉米的后顧之憂。
除了要從種植管理及青貯的各個環節來加強質量控制外,還需要完善青貯飼料質量的評價方法。從現有的青貯飼料評定來看,飼料相對值、質量指數、粗飼料相對質量、粗飼料分級指數等都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感官評價方法,實現了對青貯飼料整體品質的量化分級。所以,綜合評價指標成為了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2017年、2018年,社旗縣連續兩年納入河南省糧改飼試點縣范圍,我縣通過政府主導、多部門通力合作,順利完成糧改飼項目任務。在確保上級畜牧及財政部門下達的全株青貯數量任務完成的情況下,根據下達我縣補助資金規模對實施對象進行了補助。因糧改飼試點項目實施主體為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企業、合作社)或專業青貯飼料收貯企業(合作社),各鄉鎮本著“自愿、公開、公平、擇優”的原則進行篩選,實施主體覆蓋面較少,全珠玉米青貯推廣面積相對較小,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實現全縣全株玉米青貯的整體推進。同時,在推進過程中發現收購全株青貯玉米大型機器投資大,利用時間短,全縣購買大型機器少,不能滿足集中青貯時間段內青貯,建議農機部門予以適當補貼。
全株玉米青貯“糧改飼”試點縣項目推動了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大規模發展草食畜牧業提供了基礎。農戶種植全株玉米比以往單純種植玉米每畝增收100-200元,經濟效益大大提高,且減少了秸稈燃燒產生的環境問題。全珠玉米青貯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