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欽彧
(江口縣農業農村局畜牧技術推廣站,貴州江口 554400)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江口縣以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為指導,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以縣域內規模養殖場為重點,著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推動實現畜牧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互利雙贏”。
江口縣按照“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思路,堅持“保供給與保環境并重”的原則,統籌兼顧,協同推進,積極推動縣域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
根據2018年12月統計,全縣畜禽規模場備案管理的養殖場共82個,其中:規模豬場36個,規模肉牛場23個,規模肉羊場:6個,規模蛋雞場7個,規模肉雞場8個,通過存欄、出欄統計,結合各種畜禽糞污產生,估算全縣畜禽年產生糞污達到25.76萬t,其中生豬養殖糞污生產量12.90萬t,肉牛養殖糞污生產量3.06萬t,肉羊養殖糞污生產量0.105萬t,蛋雞養殖糞污生產量6.79萬t,肉雞養殖糞污生產量2.92萬t,生豬、牛、羊、家禽規模養殖糞污產生量中 尿和糞便分別為21.27萬t和4.49萬t。
據2018年12月統計,全縣規模豬場干清糞占100%,全縣規模肉牛場干清糞占100%,全縣規模肉羊場干清糞占100%,全縣規模蛋雞場干清糞占100%,全縣規模肉雞場干清糞占100%。
(1)部分業主環保意識淡薄,養殖場(戶)只注重規模擴張,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環保設施的利用,對周邊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
(2)部分養殖場(戶)未履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污染治理設施和無害化處理設施簡陋,不符合治污要求,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
(3)養殖場(戶)糞污治理資金短缺,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不完善,致使養殖污染防治設施投入參差不齊,影響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有效推進。
一是加強工程控制,對全部生豬規模養殖場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填平補齊),避免雨水進入污水收集系統,減少糞污產生量;對全區規模養殖場推廣使用節水型飲水器,減少飲水浪費,從源頭上控制糞污產生量。二是加強投入品監管,針對全區飼料生產企業、飼料加工經營門店、獸藥經營企業、畜禽規模養殖場等,加強生產、經營、使用各環節的監管,簽訂質量安全責任狀,嚴禁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違法違規行為。其中飼料中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指標省級抽檢合格率要達到100%;飼料、獸藥違法案件立案查處率達到100%;加大監管力度,消除投入品質量安全隱患,從源頭控制畜禽糞肥的安全性。
一是對大型規模生豬養殖場采用水泡糞模式,對現有生豬規模養殖場人工干清糞進行水泡糞的方式改造,主要包括舍內糞污溝改造、購置固液分離機等;二是對家禽規模養殖場推廣將刮糞板清糞改為皮帶輸送式方式;三是對中小規模生豬養殖場,推廣異位發酵床處理,四是在養殖場相對集中的區域修建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將大大減少污水產生量和人工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