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霞
(河南省澠池縣農業農村局,河南澠池 472400)
某市于2018年底建成超1500個規模養殖場并投產,涵蓋了生豬養殖場、肉牛養殖場、家禽養殖場等具體類型,其中1千頭肉牛、1萬頭生豬每日均可產出糞尿超過20t,1萬只雞每日產便2t,由此產生的糞便、尿液等廢棄物倘若未能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將會對養殖場運營及附近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通常畜禽的糞便內含有一定量未被完全消化的有機物,主要成分為碳水化合物與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無氧條件下會分解出甲烷、醇類物質,而含氮化合物則會生成氨氣、硫化氫等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其中氨氣進入到呼吸道中,會導致家畜出現支氣管炎、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癥狀,也會損害人體健康;氨氣溶于水后會對家畜的黏膜造成刺激;當在空氣中積累到一定濃度時還會對動物的神經系統產生刺激與灼傷,引發組織溶解、心肌損傷等病癥。而硫化氫同樣作為一種有害性氣體,將會對家畜與人的眼睛、呼吸道產生較強的刺激,麻痹人的嗅覺神經,當濃度超過200mg/m3時將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
通常家畜飼料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其中超過50%的飼料會隨著動物的糞便排出體外,在此過程中使氨氣、氮氣揮發到空氣中,引發酸雨等災害,嚴重損害農作物與建筑物。而部分有害氣體在氧化作用下形成硝酸鹽,隨地表水或深入到地下水中流入到河流中,擴大其污染范圍。同時,在畜禽養殖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消毒藥劑,部分藥劑隨著畜禽糞尿滲入土壤中導致土壤板結酸化,還有部分藥物殘留在動物體內,將其制成食品后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威脅。
據統計,每1g豬糞污水中包含83萬個大腸桿菌與69萬個腸球菌,還含有寄生蟲卵、沙門氏菌等有害病菌。倘若未將這些有害病菌進行妥善處理,則將導致動物出現腹瀉、體溫升高等癥狀,也會對飼養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在畜禽飼養場的場址選擇上,應當注重兼顧水文地質與交通條件,盡量使飼養場遠離人口密集區,避免造成額外污染或使動物產生應激反應。由于當前飼養場呈規模化建設模式,畜禽糞便的排放量較大,因此還需注重考量選址能否支持蓄糞池、排污處理設備的修建需求,在養殖場附近進行農田、果園的修建,實現畜牧業與農業的聯動發展,更好地便于糞便等廢棄物的循環高效利用。同時,應當注重加強飼養場的衛生管理,保障畜禽舍內清潔、干燥,做好日常通風、合理控制動物密度,并注重加設糞水分離裝置。在消毒處理層面應落實責任制,注重指派專人選取無污染消毒藥劑進行生產區、生活區的消毒工作,落實滅蠅、滅鼠等舉措,最大限度保障飼養環境的清潔衛生。
在日常養殖管理中,養殖人員應當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生素、酶制劑等物質,加快動物腸道循環消化、保持腸道菌落平衡,減少糞便中有機物的含量。同時也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酶制劑,提高動物對于蛋白質的吸收率,降低氮、磷等物質的排泄量,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有助于動物營養的更好吸收。
在畜禽糞便處理層面,可以在飼養場附近建設沼氣池,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沼氣,并運用沼氣進行發電,依托清潔能源降低現有能源消耗;可以利用畜禽糞便發酵后制成有機肥,將其應用到飼養場附近的農田中作為農作物、果樹的底肥;還可以利用畜禽糞便制成商品肥,將污水進行循環利用,在減少畜禽業生產所排放的污染物的同時,也有助于推動農業的協調發展,實現現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動物疫病防控層面,養殖人員應當嚴格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管理理念,注重針對重大動物疫病執行強制免疫,依照動物體質、飼養管理模式等針對常規疾病執行計劃免疫,借助完備的防疫管理舉措保障動物的健康,進而保障畜禽農副產品的安全。同時還應當借助硬性制度與管理手段構建動物免疫、治療等制度體系,注重將病死畜及時轉移出圈舍,采用消毒、焚燒、深埋等方式實現無害化處理,避免疫病的傳播與有害物質對土壤造成污染;在用藥管理層面,需著重綜合考量藥物對環境的影響,避免造成環境污染;還可以推行定點屠宰場,針對畜禽的皮毛、血液、糞便等廢棄物進行精細化回收與集中處理,最大限度減輕環境污染。
生態文明戰略的實施為現代農業建設發展指引了全新的方向,面對當前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發展形勢,更應當樹立環保意識、加強對畜牧生產污染物的管理,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區位因素進行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與循環利用,進一步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綠色生態畜牧業的轉型,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