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麗盛
(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金塘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廣東茂名 525000)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全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堅決阻斷疫情傳播,確保生產供應穩定。這對我們基層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須在生豬飼養管理中,既要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又要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全面參與到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治工作之中,切實做好以下工作的開展,才能提升生豬養殖效益。
自2018年以來,由于非洲豬瘟疫病的蔓延,使得很多生豬養殖戶對生豬養殖的積極性有所下降。所以基層的畜牧獸醫站,需要做好當前的維穩工作,在非洲豬瘟綜合防治工作中,緊密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切實強化有關非洲豬瘟疫病的防疫宣傳工作,切實做好豬場環境的優化和完善。考慮到生豬的免疫力下降,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疾病,容易導致生豬死亡的同時其成活率下降,所以當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好對非洲豬瘟防疫工作的開展,要強化關鍵防控措施,從嚴從速做好疫情處置,全面做好疫情排查監測,加大檢疫檢測和監督管理力度,充分發揮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作用,堅決果斷撲滅疫情、拔除疫點,切實防范疫情跨區域傳播。要強化生豬產業扶持政策,加強產銷對接,積極推動就地就近屠宰,盡可能減少生豬長距離調運,確保生豬生產和豬肉供應穩定[1]。
在注重防疫宣傳的同時,還要在養殖管理技術上進行優化和完善,不斷的提升生豬養殖效益,切實提升非洲豬瘟綜合防治工作成效。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切實強化以下工作的開展:
第一,加強養殖戶的教育培訓工作,尤其是發放有關非洲豬瘟的防控科普宣傳材料,加強對非洲豬瘟知識的普及,提高養殖戶的重視度,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生豬養殖效益的提升。在教育培訓中,除了對非洲豬瘟防控知識宣傳外,還要加強對重點養殖戶的示范效應的發揮,才能為今年生豬養殖管理成效的推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加強對養殖環境的優化,尤其是要從自我改善做起,只有自身做好鞏固,凈化養殖環境,提高防范意識,才能更好地防疫疫病的傳播和蔓延。對于散養戶而言,需要進行集中綜合治理,切實注重生豬養殖環境的優化。對于專業戶而言,由于養殖具有一定的規模,所有的防疫、供水、供暖、保溫、供電等設施必須做到規范齊全,確保其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并加強對豬舍環境的檢測,做好對其的通風工作,切實加強對其的定期消毒,所有排泄物必須進行無害化的處理,通過一系列的諸多措施,達到優化生豬養殖環境的目的[2]。
第三,切實注重豬群營養攝入,盡可能地提升生豬的御寒能力,在飼料配比上需要優化,對玉米、植物油、維生素、氨基酸等均需要合理的控制比例。在非洲豬瘟綜合防治工作中,要對飼喂頻率進行合理地提高。考慮到的夜晚較長的特點,容易導致豬群在夜晚發生空腹的時間加長,因此可以為豬群在夜晚增加一次飼喂,從而促進生豬日采食量的提升。有條件的還可以設置自由采食的方式。與此同時,對于不同時段的生豬,都需要針對性的進行飼喂。比如對于仔豬,應確保其初乳數量充足,保證其足夠食物。而對于育肥豬而言,要實現科學飼養,必須在能量、蛋白質方面加強對其的控制和優化。就能量來看,主要是在蛋白質和氨基酸水平一定的前提下,能量采食越多,那么其增重速度就會越快,說明飼料有著較高的利用率,此時沉積的脂肪就會越多,且其瘦肉率就會越低。而就蛋白質方面來看,主要是確保蛋白質水平的適宜性,才能有效的促進育肥豬的日均增重和飼料的轉化率以及胴體的品質等均會帶來影響。對于種公豬而言,需要在確保種公豬營養充足的同時,在日常飼養管理中,還應不斷的提升其運動量,預防種公豬自淫,加強精液質量檢查和利用,配種前的營養也需要嚴格及控制,才能更好地促進其養殖效益的提升。
第四,著力提高養豬的科技含量,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提高其養殖的自動化水平,盡可能地加強對養殖風險的控制。這就需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管是自動檢測還是精準管理,都需要朝著智慧養豬的方向發展,著力打造智能養豬場和智慧養護場。比如目前流行的生豬養殖信息可回溯系統,這樣每頭生豬從出身到投放市場,都有著自身的電子身份證,這樣就能便于打開生豬的銷路。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生豬養殖的科技含量,實現生豬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注意養豬五怕,怕冷、怕潮、怕涼、怕風、怕病這五怕,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對生豬生活過程的監控。利用溫度傳感系統,加強對豬場溫度的監測,利用在線疫病防控體系,及時地發現和處理問題,才能更好地提高生豬養殖成效[3]。
綜上所述,本文是在當前非洲豬瘟的特殊時期下,對非洲豬瘟綜合防治工作提出的幾點淺見,具體的需要我們結合本地的實踐,切實加強疫病防控,不斷地提升生豬養殖效益,最終達到良好的養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