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喜
(河南省武陟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河南武陟 454950)
豬白肌病主要是豬機體內缺硒而引起的以骨骼肌和心肌組織變性、壞死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因此,需要加強豬白肌肉病急性發病死亡的臨床診療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疾病及急性發病死亡問題的發生,避免養豬業經濟效益受到影響。本文對豬白肌病急性發病死亡的臨床癥狀、病因和臨床診斷方法進行了探討,僅供養豬戶參考。
豬白肌肉病屬于非傳染病,多發于幼畜,臨床治療中時常發現急性發病死亡的現象。從癥狀上來看,主要表現為生長迅速、外表健康豬只在預先未顯現病癥的情況下突然發病死亡。患有豬白肌病的豬只未立即死亡,也會出現呼吸喘促、臥地不起的情況,一旦強行驅趕容易立即導致豬只死亡。部分豬只在死亡前幾分鐘會出現食欲不振、突然抽搐或大聲嚎叫等情況,兩腿間的皮膚呈現出大小不規則紫紅色斑點,部分豬只全身遍布病豬斑點。一些豬只會出現腹瀉、嘔吐情況,檢查糞便能夠發現帶血等消化問題。
冬末春初為豬白肌肉病高發時期,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為飼養不科學導致的豬只缺乏營養。在孕豬飼養過錯中,母豬高度缺乏碘、鈷等微量元素,將導致仔豬出現先天性肌肉營養不良問題,后期容易患上豬白肌病。在豬只飼養過程中,使用的飼料缺乏鐵、銅、砷等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也將導致豬只患上豬白肌肉病。相較于普通育肥豬,快速育肥豬由于生長速度過快,容易出現營養缺乏的問題,繼而發生豬白肌病。此外,豬白肌肉病也與豬只應激反應有關,部分品種豬帶有應激敏感基因,在高溫、驅趕、精神恐懼、疲勞等狀態容易出現豬白肌肉病急性發病死亡的情況。
在臨床診斷方面,需要對死豬進行剖檢,分析其病理變化和組織學變化。急性發病死亡的豬只多呈現出肥胖體態,剖檢后發現心臟呈現擴張狀態,擁有較大兩心室容積,橫徑呈圓球形狀。豬只負重部位如半腱肌、背最長肌等位置,會呈現出左右對稱、表層蒼白和淡粉紅色狀態,下層為正常色澤,有輕微水腫,相較于正常肌肉狀態更加柔軟。相較于深層,表層肌肉疏松,紋理粗糙,彈性較差。嚴重的情況下肌肉呈現出灰白色,并且切面分布大量灰白色小點,無光澤,部分位置有漿液滲出,偶爾可見鈣化灶。鏡檢能夠發現,豬只肌肉纖維變形嚴重,淋巴管呈現擴張狀態,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浸潤,部分出現骨纖維壞死或結構消失問題。在心肌毛細血管內,可以發現血栓碎片,呈現出內皮增厚問題,靜脈存在水腫鈣化不良。
臨床診斷后判定為豬白肌病急性發病死亡情況,需要加強剩余豬只臨床治療,并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急性發病死亡問題的發生。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豬只存在遲鈍、呼吸喘促、臥地不起等情況,確定豬只腹部皮下和四肢皮膚是否出現紫紅色斑點,后肢是否衰弱。排除其他疾病基礎上,可以對病豬飼料進行檢查,確定飼料中是否嚴重缺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在確診后,需要進行1次0.1%亞硒酸鈉肌肉注射,劑量為5ml,每隔一天注射1次,連續用藥5d。與此同時,需要進行含硒生長素的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按照每頭豬50g的量與飼料混合攪拌,連用5~10d。按照豬只體重,每1kg內服0.5g的VE550mg,連用5~10d。針對輕微病癥的豬只,需要通過飼喂含硒等微量元素的飼料緩解病癥,促使豬只逐漸恢復健康。
為預防豬白肌肉病的發生,需要選擇帶有抗應激基因的品種進行飼養,實現豬只優選。在飼養期間,需要提供高能日糧,保證豬只能夠吸收足夠營養,促使豬只品質得到提高的同時,使豬只健康生長。在育肥期間,可以由豬只自由采食。到后期飼養階段,需要對采食進行限制,并提供充足清潔飲水,在日糧中添加適當比例的礦物質,同時避免微量元素超標給豬只機體帶來損害。添加硒、砷等元素,同時進行適量維生素的添加,能夠使脂質氧化程度得到減緩。在飼養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多采用中成藥制劑等藥物加強疾病防治,并禁止使用發霉變質飼料,多采用魚粉、玉米等優質飼料。此外,應加強豬只飼養環境管控,減少豬只受到的刺激。為給豬只提供良好生長環境,需要加強通風、溫濕度控制,并實現合理分群,保證豬群密度適中,避免出現咬斗等情況。在治療、運輸和屠宰等環節,應保持動作輕柔,減少豬只受到的外界刺激。
平時養豬戶只重視豬瘟、口蹄疫等疫病的預防,而忽視該病的防治。一旦發生該病如果治療不及時,若繼發或感染其他疫病,可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另外,豬白肌病急性發病死亡問題的出現,將導致飼養者承擔較大損失。因為即便是馬上出欄的豬只發生這種情況,也會因白肌肉被丟棄。在實踐工作中,還應掌握豬白肌肉病癥狀和病原,加強豬白肌病急性發病死亡的臨床診治,加強飼養管理制度,及時治療,在一定的程度上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從而達到科學飼養的目標,從而提高養豬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