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際紅
(太湖縣畜牧獸醫局,安徽安慶 246400)
母豬流產就是妊娠的中斷。流產的危害性甚大,不僅使胎兒夭折或發育不良,而且常損害母體健康,甚至導致不育,嚴重時能危及生命。引發母豬流產的病因非常復雜。
造成母豬流產,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環境性流產、疾病性流產、飼養性流產和習慣性流產。
環境性流產,是指母豬飼養過程中,由于品種、個體、豬場選址、圈舍構造等原因,導致母豬懷孕期間不能耐受周圍環境而造成的流產。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太湖縣就興起養豬熱。當時的養豬條件極為簡陋,場址未經選擇,更談不上設計,都是農戶自行建造。大多數就是在房前屋后蓋起了簡陋豬舍,難以保證冬暖夏涼。近些年,雖然縣畜牧獸醫局依法加強了動物防疫條件審核,規模養殖也通過禁養區拆除與搬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改造,但隨著國家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品種雜交化率提高,二元母豬增多,改良品種不耐高溫高濕環境很容易造成流產。
疾病性流產,是指母豬因患疾病,造成的流產。胎膜、胎兒及母畜的生殖器官直接受微生物或寄生蟲侵害,母畜生殖器官疾病及機能障礙。由于前一胎流產后對子宮處理不徹底子宮內尚有炎癥也可引起的流產。諸如豬瘟、口蹄疫、豬鏈球菌病、豬藍耳病、豬附紅細胞體病、豬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腦炎、衣原體病、豬弓形蟲病,等等。
由于飼養管理不當或者飼料營養價值不全(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E、鈣、磷、鎂的缺乏)以及給予霉敗、有毒飼料使胎兒營養物質代謝障礙而引發流產。妊娠期的母豬所需要的飼料條件較高,飼料營養、能量不足或者質量較差就會使母豬太過瘦弱,過高就又讓母豬提膘增肥,不利于母豬懷孕。豬群食入霉敗飼料、含毒飼料、有毒植物或有毒藥物,母豬出現流產,產死胎、弱胎等。
由于近親繁殖、內分泌機能紊亂及應激引發流產。由于母豬的生產性能就是繁育仔豬,繁殖率高,生豬生產發展才有前途。所以,母豬生殖系統疾病也就相應增多,貫穿母豬生產產前、產中、產后,也是嚴重危害母豬生產的疾病。諸如生殖道炎癥、子宮內膜炎、產后無乳綜合癥等。持續高溫、陰雨連綿、天氣突然變化或長途運輸、追趕、驚嚇等可引發母豬流產。此外,免疫應激、合群應激等,也都能引起母豬流產。
母豬流產的防治要遵循“自繁自養、綜合防治、適時淘汰”的原則。
重在建立程序免疫、消毒等防疫制度,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堅持自繁自養等綜合性防治措施。必要時可采取藥物預防、治療等。
在母豬發育和懷孕的各個階段掌握好飼料的用量,合理使用VE等維生素和鈣、磷等微量元素。嚴格飼料安全制度,把好飼料的進貨、運輸、儲存、飼喂關。堅決杜絕使用霉變、含毒的飼料喂母豬。
做好夏季防暑、冬季保溫,嚴禁追趕、暴打懷孕母豬,盡量減少因天氣變化、人為因素對母豬造成的應激。
除進行合理的藥物治療和營養治療外,還應對流產母豬的生殖器官進行合理的恢復性治療。在母豬痊愈和自然發情后再進行配種。對催情藥物的使用應遵循少用或不用的原則。超過2個發情期不能再受孕的,及時淘汰,并培育后備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