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鵬偉
(仙游縣畜牧獸醫局,福建莆田 351200)
熱應激即受外界環境高溫刺激所產生的非特異性生理應答反應總和。在高溫應激的影響下,家禽的生產性能會下降,影響飼料轉化率,直接提高家禽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增加了家禽生產企業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抗熱應激飼料添加劑在家禽生產中的應用十分有必要。
所謂的熱應激,就是動物機體針對熱應激源非特異性防御應答的一種生理反應。在家禽生產中,最常見的熱應激源就是夏季高溫天氣[1]。而家禽屬于恒溫動物,即便其具備較強的熱調節能力,但在夏季較強的日照與高溫環境中,仍無法適應。一旦環境的溫度超出體溫調節的能力,必然會產生發熱應激反應,直接影響其采食量,生長發育的速度減慢,且飼料轉化效果不明顯,甚至會引發家禽死亡的問題。為此,一定要高度重視家禽生產中的熱應激情況,合理采用抗熱應激的措施。
熱應激會直接增加皮質酮的分泌量,不利于家禽的生長。而在合成皮質酮的過程中,維生素的作用不容小覷,因而對維生素的補充能夠保證熱應激期間的皮質酮分泌更加穩定。與此同時,維生素通過輔酶與催化劑形式在多種代謝過程中出現,使得機體組織器官結構與功能正常,因而維生素添加在熱應激環境中的家禽飼料中十分有必要。
第一,維生素A。對于家禽上皮組織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維生素A的作用十分關鍵,甚至會對免疫系統功能產生影響,使得組織內的維生素A再分布受到影響,血清抗體滴度明顯降低。
第二,維生素C。一般來講,家禽能夠合成維生素C,但是受熱應激的影響,肉仔雞的肝臟維生素C合成關鍵酶的活性下降,直接削弱了維生素C合成的能力,所以要在食物當中獲取。然而,高溫條件下,飼料內的維生素C也會在實際運輸或者是加工貯藏中受熱作用影響而被破壞[2]。
第三,維生素E。熱應激反應的出現會導致家禽吸收利用維生素E的效果受到影響,使其機體內的維生素E含量缺乏。通過給予高劑量的維生素E,能夠使細胞膜通透性能下降,以免受高溫影響而出現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直接抑制免疫功能,使家禽抗病能力不斷提高。
家禽出現熱應激,會導致其機體內的部分離子濃度改變,出現電解質平衡異常的情況。為此,應適當添加電解質,以保證體液的平衡性,對夏季家禽的熱應激反應加以防治。
第一,NaHCO3。NaHCO3為弱堿性,能夠對體液當中的氫離子中和,進而向機體提供鈉離子。一般情況下,在飼料中添加濃度不低于0.4%的NaHCO3,能夠有效降低肉仔雞的死亡損失。
第二,NH4Cl。在家禽發生熱應激反應的時候,NH4Cl的應用能夠對其機體內的酸堿平衡加以調節,使得熱應激反應得到緩解。
第三,KCl。通過對KCl的應用,能夠使家禽耐熱性能得到改善,增強熱應激的預防效果。
熱應激反應會導致家禽機體內的部分微量元素缺乏亦或是需求量增加,所以要適當補充以適應家禽需要,緩解家禽的應激性反應[3]。可根據飼料添加0.4mg/kg吡啶羧酸鉻的標準,在遭受應激家禽的日糧中加入,能夠強化家禽胸肌率,且腹脂率會隨之下降。
在中草藥中富含維生素、氨基酸與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兼具營養物質與藥物的作用。在既有研究成果中發現,很多中草藥的清熱解毒與抗菌消炎功效明顯,可在日糧中添加并用于家禽的飼喂,使得養分得到補充,強化家禽適應高溫的能力,對家禽機體免疫機能進行調整,以免出現熱應激反應。一般情況下,在高溫季節,可將復方中草藥抗熱應激劑添加在家禽的日糧中。中草藥的組方包括青蒿、藿香、澤瀉、神曲、麥芽、黃芪、石膏等等,可有效提高料肉比的轉化率,優化家禽的成活率。
在家禽出現熱應激后,可在飼料中添加藥物,特別是鎮靜劑類的藥物,充分發揮鎮靜作用,對中樞神經加以抑制,使得機體活動量減少,以有效緩解熱應激[4]。根據既有研究成果表明,家禽抗熱應激的效果會受到藥殘的影響。另外,抗生素藥物,較之于鎮靜劑類的藥物,將其添加于家禽飼料中,不僅僅局限在熱應激期間,其抗熱應激的作用表現在其對動物抗菌的影響積極,且促進家禽的生長。
綜上所述,在家禽熱應激反應緩解方面,同樣也可采用復合藥物緩熱劑與生物活性物質等,使得家禽的自身免疫力得以增強。而在夏季生產過程中,家禽生產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高溫熱應激對于產業發展的影響,科學合理地采用抗熱應激添加劑,使家禽的體溫調節能力得以全面改善,確保激素的分泌處于平衡狀態,保證家禽生產性能的穩定性,創造可觀的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