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仁宗
(泌陽縣下碑寺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河南泌陽 463714)
在當前大規模養殖過程中,飼養管理人員自身防疫意識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對養殖質量和養殖效率而言具有重要影響,換言之防疫意識的缺失是當下導致畜牧養殖疫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當前經濟貿易往來愈發頻繁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畜牧養殖規模和數量的持續上漲,在推動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但由于養殖人員文化水平的差距,部分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往往只過度地關注于養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忽視了對疫病的防治,圈舍清理工作不到位、消毒工作沒有落實到實處等問題更是屢見不鮮,長此以往不僅增加了病菌的滋生率,更提高了各種疫病的發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社會的穩定性。
就目前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養殖業也從最初的傳統養殖逐漸向現代化養殖方向轉變,規模和數量指出增加的同時,如何科學養殖也成為了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和養殖戶的核心發展方向。但從某方面而言,由于某些養殖戶的養殖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養殖場建設不規范等問題更是屢見不鮮,長此以往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養殖效益,更增加了疫病的發生率,給企業和國家的整體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部分養殖人員為節約養殖成本,往往會將廢棄廠房進行改造,卻未能對養殖地點地形、土壤和水分等各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長此以往生活區和養殖區的相互混雜,增加疫病發病率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埋下巨大安全隱患。
隨著養殖規模和養殖數量的持續增加,科學養殖是基層產業機構和養殖戶的核心發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多方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飼養管理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尤其在當前大規模養殖環境下,飼養管理人員自身防疫意識的缺失,導致各項管理工作都未能落實到實處,長此以往在影響養殖質量和養殖銷量的同時,也為細菌的滋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顯著地增加了疫病的發病率。從偶方面而言,在現代化養殖過程中,為取得預期的養殖目標,養殖戶需根據牲畜的不同階段,提供科學化營養搭配,并及時做好日常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可根據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飲水不潔、通風不良以及養殖密度過大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病的發病率,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
養殖戶作為牲畜養殖的實踐者和管理者,其自身防疫意識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對疫病的發病率具有重要影響,但由于部分養殖戶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在養殖過程中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疫病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清理、消毒工作的不到位增加疫病細菌滋生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埋下巨大安全隱患。為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政府機構和有關部門需加大對疫病防疫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定期開展疫病防疫工作宣傳會議亦或是到深入養殖戶進行專業指導,從而在提高養殖戶自身防疫意識的基礎上,規避大規模疫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還需對加大區域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從而在提升專業人員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基礎上,為后期養殖戶疫病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相應的人才資源。
在當前規模化養殖過程中,養殖場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也是影響養殖質量和養殖效率的重要因素,故此為從根本上規避一系列其它問題的產生,一方面養殖戶在進行規模化養殖過程中,需提高對養殖場地地形、土壤和周遭環境的考察,在確保其符合牲畜養殖的條件下,建立系統化養殖場——如在養殖場和生產區門口設立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消毒設施,以此在嚴格控制疫病發病率的基礎上,為預期養殖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養殖場還需建立健全完善的預防控制制度,確保在養殖過程中,養殖各項注意工作能落實到實處,如確保生活區和養殖區有效分離,消毒和清理工作能落實到位,以此在實現對動物規范化養殖、管理的前提下,為最終預期養殖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
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是做好地區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措施、是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需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對防疫工作提出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防疫質量的要求,做好免疫、監測、檢驗檢測和監督,此外還要全面落實“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職、企業負主體責任”的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啟動追責制,引導企業、養殖戶成為守法主體,主動開展動物防疫工作。
簡而言之,在當前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畜牧養殖作為農業基礎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改善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降低牲畜疫病的發病率,除了要做好疫病防疫工作宣傳、建立健全完善的防疫制度外,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還需進一步強化養殖戶自身的飼養管理能力,并加強他們對于動疫病防控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以此在降低疫病發病率的基礎上,為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