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提古麗·則科如拉
(和田地區洛浦縣多魯鄉畜牧獸醫站,新疆洛浦 848200)
獸醫是參與動物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的技術人員,對于動物病毒感染,與人相似,主要通過使用疫苗、外源細胞因子和藥物等手段來預防和治療。隨著中醫技術的發展,中藥抗病毒抑毒副作用小、性價比高、資源豐富等優勢逐漸被用于動物病毒防治中,并受到廣泛關注。下文針對中藥抗病毒的使用現狀展開分析,對中藥抗病毒的獸醫臨床應用和作用機理展開探討。
注射制劑中,常見的單藥抗病毒制劑包括魚腥草,黃芪和穿琥寧等制劑。魚腥草注射液可用于動物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抗病毒治療,《滇南本草》中提到“魚腥草味辛,屬寒,治肺癰吐膿吐血,并用天花粉,側柏葉,煎湯服下”[1]。黃芪用于畜禽疫病的防治,黃芪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可幫助調節免疫力,增強抵抗力,無毒無副作用,受到獸醫及養殖者們的喜愛。但其抗病毒機制是多方面的,可歸納為直接、間接兩種抗病毒機制。穿琥寧注射液主要用于病毒性分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琥寧毒性小,無刺激性在動物病毒防治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以上三種是常見的單藥中藥提取抗病毒制劑,另外,包括清熱解毒口服液,抗感顆粒和雙黃連制劑等復方制劑也比較常見。清熱解毒口服液其主要成分金銀花,連翹和麥冬等清熱、祛濕利尿的中藥材和地黃、玄參等清熱生津,涼血潤肺功效的中藥材,這種復合直接的使用能夠起到清熱、涼血、解毒、潤肺、生津的效果,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防治;抗感沖劑的中藥材包括金銀花、赤芍、綿馬貫眾,可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具有清熱祛濕、祛瘀止痛的效果;雙黃連制劑中的中藥材包括金銀花、連翹等等清熱解毒、祛濕利尿的中藥材和黃芩等瀉火、止血、除濕熱的中藥材制成,是清熱宣風、利濕除熱的良藥,適用于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的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扁桃體炎、咽炎等[2]。
中藥抗病毒藥物可直接殺滅病毒,防止病毒吸附,復制和傳入正常細胞,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直接殺滅是指在病毒威脅細胞之前殺死病毒,防止病毒吸附或滲入細胞,主要是在病毒不侵入細胞時破壞病毒。以黃芪為例,嚴景妍[3]對48只感染乙肝病毒的鴨子為例展開分析,分別將鴨子分為兩組,以單獨恩替卡韋(ETV)抗病毒治療,ETV聯合黃芪靜注治療。結果表明,靜注黃芪聯合ETV治療后鴨肝功能和細胞內HBV-DNA明顯改善。它比簡單地應用ETV組的鴨子療效更好。嚴景熙還指出,黃芪多糖對NK細胞的活性和增殖具有刺激作用,對巨噬細胞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吞噬作用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它具有雙向特性,并且當濃度過高時抑制巨噬細胞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吞噬作用。其次,中藥中的多酚可以阻止RNA和流感病毒蛋白的合成,從而有效降低流感病毒的吸附能力,使病毒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直接殺死和抑制病毒復制、穿入細胞等過程之外,中藥制劑還能通過提高免疫,調節防御機制來達到抗病毒的效果。同樣以黃芪為例,于大猛[4]對36只膿毒癥大鼠進行實驗,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使用左氧氟沙星組、黃芪靜注組,結果顯示,靜脈用黃芪組大鼠治療后TNF-α、PMN等改善更明顯。于大猛也指出,靜注黃芪后可提高PMN吞噬及大鼠的TI,減少TNF-α等炎性因子釋放,改善FC水平,起到調節免疫,提高大鼠機體對病毒的抵御能力。病毒在感染動物機體后,要經過病毒DNA自身的復制、吸附、侵入等過程才能在動物機體匯總存活和繁殖,而這種繁殖過程屬于炎癥反應;眾所周知,在機體出現炎癥時,代表體內自免疫系統開始工作,機體分泌吞噬細胞及炎性因子;但當病毒能力大于吞噬細胞時,也就是說機體免疫調節能力遭到破壞時,病毒就會大肆繁衍,引起嚴重的后果。因此,可通過使用藥物幫助提高病毒感染機體免疫功能,抵御病毒的能力,來實現阻止病毒復制、吸附、繁衍、侵入的過程。而某些中藥抗病毒制劑的作用就是如此體現的。
綜上所述,對于動物病毒感染可通過使用中藥單藥制劑或中藥復合抗病毒制劑來幫助殺滅病毒,抑制病毒復制或防止病毒入侵正常細胞,或通過調節免疫力,作為間接抗病毒劑,且中藥制劑的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性價比高,療效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