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如東縣栟茶畜牧獸醫站,江蘇如東 226406)
豬口蹄疫為口蹄疫病毒感染而誘發的急性、熱性、傳染性疾病,此病傳播速度極快,有著極強的傳染性,作為養豬業主對此病的務必要高度重視,一旦發現病情務必及時隔離,對癥治療。
口蹄疫為烈性傳染性疾病,傳播速度極快,給規模化豬場造成的損失極大。
自流行病例的調查來看,此病無明顯季節性,四季都有感染病例報道。但是,近些年在冬春季節,呈現流行態勢最嚴重,尤其春節前后發病率最高。到了夏秋季節,發病病例漸少。
此病傳染源為病豬和帶菌豬,病豬呈高熱態勢時,其分泌唾液、呼出氣體、眼淚等等均有致病病毒,傳染可經呼吸道、消化道、損失粘膜等途徑。此病在養豬集中區、高密度區、頻繁交易區等,加上受不良應激的刺激,將造成此病呈高流行態勢,給豬群造成的危害極大。
致病病毒有多種病型,不同病型有不同抗原。由此,致病病毒外界抵抗力極強,在墊料、糞便中存活時間更長,為感染此病提供了可能。現階段,致病性病型患病風險最高的是II型病毒,該病毒潛伏期高達2~4d,有著極強的傳染性。
感染口蹄疫病的豬,最初會在副蹄、蹄冠、蹄叉、蹄踵、口腔及舌面黏膜等部位生出大小不一、數量眾多的水疤,隨后出現體溫上升、厭食、精神萎靡不振等癥狀,此時若不加以防治,病毒便會逐漸入侵到豬的蹄部,導致蹄部溫度上升,進而讓整個蹄殼產生形變甚至脫落。緊接著,在豬的蹄部會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清濁不一,但當水泡表面遭到磨損而破裂時,水泡邊緣均會呈現出暗紅色。之后1~2周內,破損的水泡結痂,嚴重病例痊愈至少需3周以上。
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成年豬雖較少出現死亡現象,但若仔豬感染口蹄疫病毒,其死亡率會非常高。此外,正處于妊娠期的母豬,一旦感染口蹄疫病毒也極易導致流產。
考慮到此病帶來的危害,重塑“防重于治”的理念,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總結多年來,此病一線防控經驗,幾個關鍵性預控措施應落實到如下:
第一,堅持封閉化管理,遏制外病毒內侵
此病流行病例調查中,超過一般的病情為引種不當所致。為此,應做到規范引種,嚴格引種檢疫,早期隔離飼喂,確保健康后方可混群飼喂。日常堅持封閉化管理,無關車輛及人員禁止隨意進出。例行嚴格的消毒管理制度,杜絕一切外菌內侵,試用廣譜、高效、刺激性小的消毒藥劑,注意幾種消毒藥劑的輪換使用,避免耐藥性的形成。
第二,做好接種防疫管理,增強豬群抗病體質
接種防疫疫苗,是增強豬群抗病體質,降低此病感染的關鍵。針對不同的流行病情,應嘗試差異化的接種方案。本地接種用O型口蹄疫高效滅活苗效果不錯,首免在40~50日齡,肌肉注射,每次用1ml。二免在3~5月齡,肌肉注射,每次用2ml。種豬防疫,間隔3個月用1次,每次用2ml,肌肉注射,效果更好些。妊娠母豬防疫,分娩前30d,用1次,每頭每次2ml。育肥豬引種后 1周,肌肉注射1次,每次每頭用2ml。一般在注射后2周,即可產生強免疫效力,有效免疫期達半年之久。或者,用豬O型合成肽疫苗,首免20日齡,二免30日齡,三免120日齡,每頭每次2ml,肌肉注射,防疫效果不錯。
第三,疑似病例及早隔離,遏制病情的擴散和蔓延
日常留意此病流行疫情,發現疑似病情及早隔離,及時上報,送診病料組織確診。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最大限度的控制住病情,遏制此病的擴散和蔓延。個別病情較嚴重病例,務必及時淘汰不用。同時,做好疫點的消毒管理,用濃度2%燒堿溶液,對場地徹底消毒1次。同時,易感豬群緊急接種。飼料中,加黃芪多糖粉、板藍根粉、魚腥草等等,對增強豬群抗病體質,避免繼發感染效果更好些。
此病流行初期,發現及時,對癥用藥,能大大緩解病情。可用的方案如下:
用黃芪多糖注射液,肌肉分點注射,每天1次。癥狀較輕的病例,連續用2d,基本可控制病情。重癥病例,連續用3d,同樣可以痊愈。多能肽,用量0.3ml/kg,育肥豬最大劑量不能超過15ml,母豬最大劑量不能超過25ml,注射后康復效果不錯。患病部位,用鹽水沖洗,而后涂抹魚石膏,治愈效果不錯。
用口蹄疫外源性抗體,肌肉注射,每次0.1ml/kg。首次用,劑量加倍,對降低致死率效果不錯。此外,臨床實踐用藥證實:用于緊急接種控制,同樣效果理想。此病感染期間,常伴發混合感染癥,可配用敏感性強的抗生素藥物對癥施治,能起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對患病感染部位,可用濃度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而后涂抹魚石脂軟膏或碘甘油,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