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隨著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浪潮如火如荼地開展。本次改革的重點是實施新型的學習模式。在這些新型的學習模式中,深度學習是以達成三維目標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的學習而被提倡。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從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緣由、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見解,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學案教學;深度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05-02
引言
深度學習是一個專業概念,是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和創造的學習,是從以達成三維目標為目的的學習,是走向以提升核心素養為目的的學習,既關注學生的“學”又關注教師的“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一、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緣由
1.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碎片化
現今的互聯網時代轉變為以網絡媒體為主,網絡時代超鏈接的廣泛應用導致知識體系更加直觀,這樣就使得傳統的書本知識體系解體和弱化。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微博、微信和微課的廣泛應用,使信息傳播得更加快捷,這些信息傳播中包含了短信、視頻,而且圖文并茂,使傳統的書本知識碎片化。
2.學習方式變革的形式化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隨著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浪潮如火如荼地開展。本次改革的重點主要是實施新型的學習模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習方式的變革往往表面化、膚淺化、流于形式。化學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設計的探究過程,只有學生對實驗的觀察、描述等淺層的識別,卻沒有推理、求證等源于問題解決的深層探究。
3.課堂交流互動的淺層化
在平時的課堂中,師生互動常常以簡單的一問一答方式呈現,往往是一些無須思考就能應答的機械性問題。在一次化學公開課的互動統計中,學生機械型、答案型的回答占84.5%,而創造性回答僅占11.8%,課堂互動目標指向不明、重視答案而忽視思維訓練,導致課堂交流處于淺層,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培養。
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要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就需要依據學習規律與教學理論,幫助學生運用系統的教學方法合理架構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形成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策略。
1.以提高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定位
什么是思維能力呢?思維能力其實是一種教育活動,它不是簡單的訓練活動,而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系統性的教育活動。深度學習關注的是深層理解和遷移應用,其包括利用模型或基本概念、原理在不同情境中轉換的應用能力;在厘清各部分材料時要能夠把各自之間的關聯程度和因果關系搞清楚,并通過運用分析能力,得出一些相關的規律,根據具體的標準或特定的目的對觀點、方法、資料等作出判斷的評價能力;將要素結合在一起形成連貫的整體,建立模型或新結構,設計完成任務的方法或創作一個新產品的創造能力[1]。
例如,“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學會應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設計沉淀的生成、轉化及溶解的方法,并用于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體會化學與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利用化學原理可以改善環境。該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并且體現了應用、分析、創造等高層次的思維要求。
2.以組織結構化學習任務開展教學內容重組
教學過程最終將落實到具體的學習任務中,一項好的學習任務能促進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深化高層次思維能力的運用。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知識講授為主,并沒有把知識以網絡和圖式的形式進行架構,因此學生往往是一知半解。在遇到實際問題或知識應用時,學生很難把這些零散而非結構化保存的知識進行遷移,而且不利于訪問和提取,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有待提高。這種教學方式是僵化的、無效的。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形成結構化的問題和學習任務,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例如,“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教學設計(見圖1)。
在深度學習中,知識的構建往往出于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經過對內容的重組、問題情境的設置,以結構化的任務形式將各個知識點很好地聯系在一起,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在這種與情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學習,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不斷挖掘相關的信息和內容,這些信息和內容與重要事件產生關聯,從而進行知識的遷移,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3.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認知和經驗的自我建構
赫伯特·斯賓塞曾經說過:“把教育作為一個自我演變的過程有三個好處:第一,它可以內化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知識;第二,讓學生把知識轉變成能力;第三,讓學生形成勇于克服困難、不怕挫折的優良性格。”在深度學習中,能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最為重要,是促使學生實現主動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關鍵。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的教學中,將一個具有現實情境的問題“怎樣使銅礦污水成為達標水?”演化為四個小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建構知識、積極參與、生成發展,讓能力得到提高,學生親歷了知識的產生和使用,因而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很好的遷移性。
4.以過程化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元認知的發展
元認知是一種新的認識論,強調學生反思和內省自己的思維活動,在這個思維活動過程中積極監控、評價、比較和修正自身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認識知識,還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知識產生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思維過程,學生不僅能批判性地檢查論據的邏輯性,還能將想法與結論聯系起來并且進行新想法的評價。并且,學生能夠反思自己的理解及學習過程。因此,評價是深度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是一種過程化的評價,絕不是簡單的最終性評價。
結語
總之,通過深度學習,學生不僅關注知識的學習,更關注學習的過程和能力的遷移,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深度學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真正提高了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形成“深層式學習方式一高層次學習結果一深層式學習方式”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黃麗莉.從化學核心素養出發 創設高效高中化學課堂[J].名師在線,2019(18):22-23.
作者簡介:王學峰(1976.12—),男,江蘇吳江人,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