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形結合是數學解題過程中的重要方法,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將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系轉化為直觀的幾何圖形,促使“數”與“形”的相互促進、轉化,幫助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可以降低其學習數學的難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案例,詳細介紹了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數形結合;初中數學;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68-02
引言
數形結合是按照數和形存在的對應關系,利用代數關系、幾何圖形的轉換解決問題。數和形是數學的基礎,將其應用在函數解題思路中,形可以通過數確定屬性,這種方式稱為“以數解形”;或者數通過形所具備的幾何特點解釋兩者的關系,這種解題方式稱為“以形解數”。數形結合是利用數和形的對應關系,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直觀的幾何問題,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直觀化、形象化,突破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數形結合與數學概念知識教學相融合
數學概念是數學的基礎知識,由于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學生很難理解,通常靠死記硬背記住一些數學概念,時間一長,學生很容易忘記,無法將其運用在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形結合理念融合到數形概念知識教學環節,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幾何圖形,利用圖形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鞏固所學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一課時,其概念為經過翻轉、平移后,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兩個全等三角形的三條邊和三個角都對應相等。按照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學生理解起來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學前,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投影儀上顯示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讓學生進行對比,學生通過對比之后發現這兩個圖形一模一樣。這時,教師提出全等圖形這個概念,也就是兩個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全等圖形。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在投影儀上再出示兩組圖形,一組圖形的形狀相同但是大小不同,一組圖形的大小完全一樣。通過對比和分析,學生對全等圖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時,教師再引入全等三角形,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在解答全等三角形的問題時,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數形結合與數學解題方法教學融合
解題方法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快速運用數學思維予以解決,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和成績[1]。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只有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遇到數學問題時根據所學知識快速解決問題。但是,部分學生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無法將數學概念轉化為數學圖形,而是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計算,不僅解題過程十分煩瑣,而且容易計算錯誤,從而導致整個題目做錯。因此,數學教師應該采用數形結合思想,對一些數學定理、公式、不等式等應用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掌握快速解題技巧,提高解題效率。
函數是中學數學的重點內容,函數變量關系復雜,往往與不等式、方程等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加了解題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函數圖像解決函數問題,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表達在圖像內,通過分析圖像快速地解決函數問題。
例題1:求方程組x2+3x-y-1=0和2x-y+1=0的解的個數。
解題思路:如果采用一般的解題方法,學生需要將二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解答出來,根據計算結果,可以得出解題個數。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將二元二次方程x2+3x-y-1=0轉變為y=x2+3x-1,將二元一次方程2x-y+1=0轉變為y=2x+1,則方程組的解的個數變成了拋物線與直線的交點個數了。畫出兩個拋物線的交點,得到一個圖像,根據圖像可以看出拋物線和直線有兩個交點,得出方程組的解有2個。由此可以得出,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可以將復雜的方程轉化為直觀的圖像,通過圖像可以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數形結合與數學復習融合
復習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復習教學環節,學生可以對過去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并為學習新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復習是對過去知識的回顧總結,所以復習的內容比較多,增加了教學的難度。部分學生由于數學基礎知識沒有學好,在復習時,可能將一些相似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導致邏輯思維混亂,無法建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將數形結合思想應用在數學復習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厘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一些零散的知識點歸納在一起,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復習“有理數”這一章時,教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將有理數的知識點制作成思維導圖。中間的關鍵詞為有理數的基本概念,在有理數周圍用線條輻射正整數、分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依次標出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和四級標題,還可以在每個字詞周圍注上解釋,如絕對值的求法: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將有理數的相關知識制作成一個思維導圖,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馬上可以了解有理數所有的知識和概念,將有理數的相關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學習網絡,也有助于掌握該單元的學習重點。
四、數形結合與幾何教學融合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抽象的問題,學生只能通過想象或者聯想進行答題。如果教師用圖形表示出來,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直觀的圖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初中幾何知識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時間較短,沒有空間思維能力,遇到幾何圖形時,也就無法在頭腦中形成立體的幾何圖像,無法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將數形結合思想與初中幾何知識結合在一起,利用幾何圖形形狀、大小、位置之間的數量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思路。
例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一課時,平直角坐標系是平面內兩條相互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構成平面直角坐標系。學生需要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構成、各個特殊點的坐標特點,并學會運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是由X軸和Y軸構成的,X軸右方向為正方向,Y軸上方向為正方向,兩條直線無法將其與數量聯系在一起。如果在直角坐標系的X軸和Y軸分別標上數字,根據數值大小,學生可以確定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也可以在坐標平面內畫出這些點,寫出點的坐標,這樣他們根據坐標系內點的位置和特點,可以快速判斷出坐標點數值是正數還是負數。
結語
數形結合思想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轉化為直觀、明了的圖像,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能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體系,提高解答數學問題的效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形結合思想與數學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應用在數學概念知識教學、數學復習環節教學、數學幾何知識教學中,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徐海建. 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案例分析[J]. 中國農村教育,2019(21):76+79.
作者簡介:王書中(1976.12—),男,江蘇阜寧人,本科學歷,中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