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數學精神的重要學科,其教學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做到寓教于樂,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幫助小學生進行有效數學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這樣不僅可以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有效,而且有利于實現對小學生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寓教于樂;小學數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85-02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社會的教學理念和發展要求再次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為了讓小學數學教學符合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發展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做到寓教于樂。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課程講解時,小學生一般無法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運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數學知識學習,進而在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借助游戲教學
在如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已經慢慢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運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使小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更重要的是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在體現小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能夠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實現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目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思想上還是心理上都不成熟,在這個階段,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一特性,設計出能夠讓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運用小游戲,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與課堂有關的小游戲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小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教學《有趣的拼搭》一課時,教師可以拿出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等,讓小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拼搭出指定的物體,并說出自己所拼搭的物體一共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體,最后再對完成得又快又正確的小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更快地參與到學習當中,還可以訓練小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更可以讓小學生在進行拼搭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進而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作業設計與生活實踐
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教師不僅要將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而且要優化學生課后的作業練習。為了能夠讓小學生更有效率地完成課后的作業練習,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可以相應地融入一些小學生喜愛的因素,如卡通人物、玩具游戲等。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小學生對課后作業練習的抵觸情緒,讓小學生喜歡課后練習;還可以提高小學生課后作業練習的正確率,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其素材資料來自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也將被應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師應當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相應地引入一些生活案例,以此來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三)》之后,可以引導小學生調查自己的家庭成員每天所需的生活費用,并在一周后將每人每天的生活費用相加,從而得出每周自己家所需生活費用的總和。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觀察力和數學計算能力,更可以通過計算家庭的生活費用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實現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當然,在小學生的這一系列生活實踐當中,教師必須提前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家長知道這樣實踐的目的,使家長能夠配合小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而提高小學生的生活實踐效果。
三、自主預習與合作學習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引導者。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必須注重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達成讓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課堂知識講解之前,可以先根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給小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意識和任務意識,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每位學生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因此,教師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和同桌之間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知識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形成多樣性的思考方式,還可以幫助小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可以讓小學生在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合作意識,從而為培養小學生的合作精神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拿出幾個大小、形狀都不一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將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小學生在合作小組中對這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所有面積都計算正確的小組可以得到獎勵。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加強小學生與同學的合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提升小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四、信息技術教學
為了能夠讓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起到高效作用,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直觀化,能夠讓小學生獲得更全面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放映一些照片,如同一個物體以不同角度所展示出來的形狀的圖片和不同物體之間相同角度所展示出來的形狀的圖片。然后引導小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明明是同一個物體,形狀卻各不相同?為什么看著相同的物體實際上卻不是同一個物體?”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想象力,從而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實現對小學生的全面培養。
結 語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和游戲教學,讓小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設計合理的課后作業和生活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可以讓小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提高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從而在實踐練習當中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實際應用能力,以此達到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實現對小學生進行全面培養的效果,進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江麗芳.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黑河教育,2019(04):36-37.
作者簡介:王樹功(1982.1—),男,江蘇響水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