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有著“萬里長江第一廊”之稱、盤踞于長江江底的一條電力“蛟龍”——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正式投運。這標志著華東特高壓交流雙環網正式形成,對支撐區域電力供應,改善能源供給側結構,促進地區經濟、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GIL是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的簡稱,它將高壓載流導體封閉于金屬殼體內,注入絕緣性能遠遠優于空氣的SF6氣體,極大地壓縮了輸電線路的空間尺寸,實現高度緊湊化、小型化設計,成為替代架空輸電線路的緊湊型輸電解決方案。這是我國在特高壓交流輸電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技術成果。
蘇通GIL綜合管廊起于南岸蘇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全長5 468.5 m,開挖外徑12.07 m,最大坡度5%。目前,它已創下多個新紀錄: 國內埋深最大、水壓最高的大型水下隧道;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高、距離最長的GIL創新工程。在以錢七虎院士為首的國內資深專家團隊指導下,破解了隧道超高水壓、高石英含量沉積砂層、有害氣體等多個施工難題,為世界同類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經驗。
同時,工程著力打造世界領先的盾構綜合管廊,還擁有2回500 kV電纜以及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通用管線空間,未來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一次建設,多次受益”,且不會影響“江容江貌”。
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全力打造“智慧”工程。該工程內部配有智能化控制系統,包括光纖監測系統、配電設備安全預警系統、GIL伸縮節帶電運行狀態在線監測系統等,通過對管廊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在線監測、智能識別分析,實現設備診斷全過程自動化處理和人員智能化管控,全面提升GIL管廊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建設的12條輸電通道之一,淮南—南京—上海1 000 kV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于2014年7月開工建設。蘇通GIL綜合管廊是淮南—南京—上海1 000 kV交流特高壓工程的一部分,建成后,華東地區將更加有效地接納區外來電,受電能力達6 980萬kW,每年可以減少發電用煤1.7億t,減排二氧化碳3.1億t、二氧化硫96萬t、氮氧化物53萬t、煙塵11萬t,顯著改善華東地區環境質量,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對促進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在世界電網輸電技術和電工裝備制造領域的領先水平和影響力發揮重要意義。
(摘自 南通政府網 http://www.nantong.gov.cn/ntsrmzf/ntxw/content/479759c4-0d16-42fd-9099-1a4c25df5ca3.html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