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后迅速完成“組閣”,但部分成員名單尚未敲定。13日,“內閣”完成新一輪人事布局。
臺“行政院”13日證實,“海洋委員會主委”由現任代理主委兼“海巡署長”李仲威升任,臺北故宮院長則由“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出任。《聯合晚報》13日介紹稱,今年63歲的吳密察從臺大歷史系畢業后赴日本留學,專研臺灣近代史,2001年首度“入閣”擔任“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副主委”,后來任“臺灣歷史博物館”首任館長及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系主任,2016年接掌“國史館”。14日上午,他預計將與代理臺北故宮院長李靜慧舉行交接儀式。
臺灣“行政院”稱贊吳密察具備豐富的歷史學識及博物館管理經驗,是合適人選,但島內不少輿論表示擔憂。據聯合新聞網報道,吳密察13日在接受采訪時稱,上任后將推動“故宮友善化”,讓島內外游客都能更親近臺北故宮。至于之前引起爭議的“故宮臺灣化”,他認為是假議題,“故宮文物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遺產,不論藏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人都有義務去珍藏”。《聯合晚報》稱,吳密察任“國史館館長”期間,曾禁止大陸及港澳學者查閱資料,并一度以“國家機密”為由禁止查閱蔣介石“大溪檔案”。2015年臺北故宮南院開館時,吳密察曾在臉書發文,主張將三類主要收藏(文獻、書畫、器物)當中的器物類全部轉到南院,并希望南院經常展出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等著名文物,與綠營的構想一脈相承。有臺北故宮研究員認為,吳密察談臺北故宮文物南遷,正是綠營極力將臺北故宮分拆掉、實現“文化臺獨”的重要一步。▲
環球時報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