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蕾
【關鍵詞】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手術切除
腹主動脈瘤可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它屬于一種動脈退行性病變,也可以將其稱之為AAA。這種疾病—般會發生在老年男性患者身上,也是致死率十分高的一種疾病。最近這些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加劇,同時影像學的診斷技術在不斷進步,在這樣的背景下腹主動脈瘤的發病率和檢出率都出現了大幅度提升。現如今實際治療腹主動脈瘤時腔內隔絕術和傳統的外科手術是最為常見的治療方式,因此本文回顧性分析兩種治療方式的具體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此次研究目標的年齡在42歲到81歲,在實際進行手術之前所有患者都已經經過CTA和MRA的確診。患者的首發癥狀各不相同,主要會出現腹脹和腹痛以及腹部出現搏動性腫等,而且出現各種癥狀的人數也各不相同。將所有患者根據不同的治療方式分成兩組。A組患者使用的治療方式首先要將股動脈切開,然后對腹主動脈進行造影并進行覆膜支架植入術。而B組對患者治療時使用的方式是人造血管置換術聯合腹主動脈瘤切除。兩組患者在實際手術前,其瘤體的直徑各不相同,A組患者的瘤體直徑為(51.1±19.3)cm,而B組患者的瘤體直徑為(55.7±23.1)cm。A組腹主動脈瘤累及髂動脈的患者數為15例,而B組腹主動脈瘤累及髂動脈的患者數為40例。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和術前合并癥以及髂動脈情況并沒有發現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實際對A組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腹股溝縱切5cm的開口,將股動脈及其分支顯露出來后預置阻斷帶。對腹主動脈瘤進行造影的同時將瘤體具體的大小確定下來,同時還要明確瘤體所涉及范圍和上下兩端的具體情況。在腹主動脈和其兩側的髂總動脈植入分叉型支架,將腎動脈的下端作為定位將支架釋放其中,再次進行造影之后發現腹主動脈瘤消失后將輸送裝置推出并將切口關閉。
治療B組患者時將患者全身麻醉,將其后腹膜切開后把腹主動脈顯露出來,將瘤體切開后對腰動脈進行結扎,并將直行或是分叉型人工血管,與遠端腹主動脈和雙側髂動脈還有近端腹主動脈進行分別吻合,使血流得以恢復后將血管植入,并將整個腹腔關閉。
1.3統計學方法運用標準差形式來表示所有樣本數據,數據的分析和處理使用統計學軟件來完成,利用t來檢驗兩組間的均數。
詳見表一。

3.1手術實際的選擇手術的目的實際上就是防治瘤體出現破裂,如果腹主動脈瘤出現破裂那么則可能導致患者各個器官出現不可逆的缺血,而且也十分容易出現失血性休克,因此這些情況導致實際治療的難度十分大。所以在術前對腹主動脈瘤進行評估之后,無論瘤體的直徑大小都需要立刻采取手術進行治療,通過手術的方式將瘤體破裂的危險下降到最低。根據相關研究顯示,不管任何癥狀對早期小腹主動脈瘤進行手術并不能對患者的生存期進行改善,但是很多腹主動脈瘤在實際就診時并沒有任何癥狀,如果真正出現了腹痛的情況那么則說明破裂的可能性很高,這種情況下患者的死亡率十分高。所以面對腹主動脈瘤時,無論是否有癥狀,只要患者的身體能耐受手術,都要進行手術治療。
3.2手術方式的選擇在此次研究中,無論是重癥監護時間還是手術時間,又或者是手術之后的住院天數,A組都要明顯優于B組。通過相關資料可知實際治療腹主動脈瘤時在圍手術期更為安全,而且患者的創傷也十分小,可以以最快的時間恢復。從遠期的治療效果上來分析,腔內手術相比傳統的切除手術并沒有明顯優勢,而且傳統的治療方式更為安全。因為采用腔內手術的費用十分高昂,所以這兩種手術費用差異十分明顯。使用腔內手術進行治療在手術近期效果以及圍手術期效果可以得到肯定,但是這種方式的遠期效果并不能明確。如果形態上可以使用腔內治療的方式,那么可以對患者使用支架治療。因為擇期手術的死亡率比較低,所以實際治療能耐手術患者或是年輕的患者,則可以使用人血管置換聯合腹主動脈瘤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