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李 雪,劉師卜,肖平輝,宋元德,侯田田
(1.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2.北京市豐臺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 100070;3.廣州大學法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4.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食品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尤其是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天津假冒調味料等事件[1-2]的發生,不僅事關公眾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信任,更是對監管能力的重大考驗。當前的部分食品違法行為都具有行為隱蔽、制假售假專業性強、發現識別難度大等特點,單靠常規的日常監管、形式檢查、程序審核等傳統方式,不易發現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及違法行為。因此,如何借鑒世界各國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領域的有益經驗、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水平以應對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是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食品檢查員制度是西方發達國家施行已久的一項專業化監管制度,20世紀80年代在英國出現的瘋牛病[3],對促進西方發達國家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代食品專業化監管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在發現食品安全隱患、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我國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制度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從法律制度層面而言,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等國家和地區都對食品檢查員有明確的規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第201、306節規定美國國內食品、進口食品的設施及食品加工的各個環節都要接受監督和檢查,未通過食品檢查員檢查的食品不能進口至美國;第209節規定需對參與食品檢查等工作的人員進行充分培訓[4]。《加拿大安全食品法案》第23條規定食品檢查員需要獲得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局長或者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局長簽發的證書用以證明檢查員的資質,以便進入法案中規定的場所開展檢查工作,必要時需向被檢查者出示證明文件[5]。歐盟(EC)第854/2004號條例規定了歐盟對供人類食用的動物源性食品的官方監管流程,包括對準入企業檢查的頻率、檢查人員及其專業資質等[6-7]。日本《屠宰場法》第15條規定屠宰場的檢查員由都道府縣知事從都道府的職員中任命,檢查員的資格及標準由政府令制定[8]。韓國《食品衛生法》第32條規定在食品醫藥安全廳、特別市等地設置食品衛生監督員,其資格、任命、職務范圍等由總統令規定[9]。
雖然不同國家和地區關注食品安全的重點有所不同,但通過職業化的食品檢查員來實施專業化的監管和檢查思路是相似的,這對我國構建專業化的食品安全檢查員監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食品檢查員的制度規定是檢查工作開展的法律依據和前提,但食品檢查員的資質和能力是確保檢查員履職、盡責的根本保障。為了達到該目標,各國都對食品檢查員的培訓和資質有著明確的要求。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法案》第13條規定了針對檢驗局的工作職責,由檢驗局局長設定檢查人員應當具備的資質和條件,由檢驗局長任命或委派檢查員、分析師、獸醫檢查員等[10]。加拿大食品檢查員在任職前需要參加一項為期6 周的培訓,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檢查員隊伍,構建統一強大的檢查網絡,使其檢查更精準有效[11]。美國食品企業檢查員不僅需要掌握食品檢驗知識,還需要熟悉食品安全法律知識,具備專業學歷背景和一定年限的從業經驗,還需要通過美國FDA法規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Regulatory Affairs,ORA)負責檢查員的資質認證[12-14]。歐盟條例及各國法規對官方獸醫等食品檢查員的要求和資質做出了規定,通常需由受過專門教育和/或培訓的有經驗的專職檢查員承擔相應檢查工作,除具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外,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一定年限的從業經驗都是任職的必備條件[7]。英國有6 所大學可以培養食品檢查員,檢查員需具備本科學歷,并通過一年的檢查員實習,畢業時需通過認證機構的考核認證,上崗后每年還要參加不少于30 h的再培訓[15]。
由于食品檢查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職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公眾健康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從不同國家地區對食品檢查員的資質條件和培訓要求來看,專業背景強、從業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持續的教育培訓缺一不可。
明確食品檢查的主要內容是食品檢查員制度的核心要素,也是食品安全和質量得到有效保障的關鍵環節。歐盟(EC)第882/2004號條例規定,需根據風險控制的需要,對食品企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涉及企業內部書面文件審查、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體系檢查、可追溯性檢查、儀器設備運行狀況檢查、抽樣檢驗、標簽標識審查等各個方面。檢查員在合理的時間內無需許可即可進入企業檢查,企業必須向檢查員開放企業內所有場所并提供信息,包括查閱企業的IT系統和數據。檢查員根據實際檢查情況形成檢查報告[7]。《加拿大安全食品法案》第24條對食品檢查員賦予了很大的自主檢查權限,檢查的內容包括抽樣檢驗、查閱復制文件數據、拍照取證、打開檢查任何容器和包裝、責令企業封存受檢查的物品等,可以根據法規規定進入私人場所進行檢查。企業需向檢查員提供必要的協助以滿足檢查的需求[5]。美國FDA檢查員對企業現場檢查的重點包括:原材料的質控及溯源記錄、工藝驗證的檢查、生產過程的檢查、生產記錄的檢查、抽樣檢測、嚴重風險食品扣押等[12-14]。日本屠宰場檢查員可進入屠宰業者的事務所、倉庫以及其他設施,開展食用動物的活體檢查、分割前檢查、分割后檢查,并檢查設備、賬簿、文書等,有權要求屠宰場的管理者、屠宰業者等有關人員提交相關報告[8]。一項針對肯尼亞西部屠宰場設施、衛生條件和可能對員工造成職業危害的調查研究顯示:肉類檢查員檢查了90%的屠宰場,發現9%的屠宰場屠宰了患病動物,約53%的員工穿防護服,約49%的員工穿膠靴;員工對人畜共患病的了解很少,只有31%的工人知道疾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研究指出肯尼亞西部屠宰場目前的工作條件不符合《肯尼亞肉類控制法》的基本要求,報告建議屠宰場要改進設施設備和操作要求,強化員工的教育培訓,以改善工人的安全,減少食品污染的風險[16]。世界各國的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檢查實踐的目的都在于通過食品安全檢查確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質以及從業人員的健康。
總之,針對食品企業現場檢查的內容,均包括了原材料、生產過程、設施設備、生產記錄文件等整個生產過程的全面檢查,檢查員具有很大的自主權以確保檢查過程的完整權威。對我國而言,應充分借鑒和吸納其他國家在食品檢查重點關注內容方面的有益經驗,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提高檢查的效率,及時規避食品安全風險。
食品檢查員在食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很大權威性和自主權。那么,如何對食品檢查員的履職情況進行有效的考核、約束和監管,避免履職偏差可能對企業產生的不良影響,這也是確保該制度得以有效運行的核心要素。
歐盟對食品檢查員的監管和考核首先關注檢查員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定職責、是否遵守官方指導程序、檢查人員是否具有獨立性并不存在利益沖突,即首先保證程序上的合規性;其次對檢查員是否定期參加培訓、是否了解法律規定、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判斷力以及檢查員的工作文書質量等內容進行審核,以確保檢查員履職的合規、有效[7]。美國州政府主要通過3 種方式對檢查員的履職行為進行監管審核,第一種是通過實地檢查審核,委派監督檢查員、高級檢查員等實施實地檢查審核,以確保檢查員的檢查過程符合既定的政策和程序;第二種是對檢查員的檢查報告定期進行審核,以確保檢查結果及匯報程序合法合規;第三種是對樣品的檢查報告定期進行審核,以驗證樣品的采集、檢查及提交符合規定[13]。
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成熟、專業的食品檢查員制度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眾多的磨煉逐步達成的。專業化食品檢查員制度的逐步完善就是西方現代食品工業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在以初級農產品作為主要食品的階段,食品安全主要是防止食品的腐爛、霉變、污染等,食品安全檢查主要靠肉眼和經驗等予以鑒別。隨著西方食用農產品、畜牧養殖業的集約化,食品加工工業的規模化、自動化進程加速,食品原料及產品的生產速度、效率、供應量大幅提升,生產周期日益縮短;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
1985年英國“瘋牛病”的爆發、1999年比利時“二噁英食品污染事件”就是現代食品生產、加工方式風險的集中體現,也是西方專業化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建設的關鍵“助推劑”。西方發達國家經過對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等方式的反思,深刻體會到光靠以前傳統的監管模式,已經無法發現其中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美國FDA采用食品管理人員培訓認證的方式強化食品安全管理,這對減少食品企業發生與食源性疾病風險相關的違規行為非常有效。有認證食品管理人員的餐廳,很少發現不遵從降低沙門氏菌污染的操作程序[17]。但研究也表明,這種內部管理的有效性與是否采用第三方食品檢查員對食品安全進行審計和檢查也有著密切的關系[18]。芬蘭一項針對乳制品、水產品和肉制品食品企業經營者對地方政府食品監管效果評價的調查表明,食品企業經營者對與其合作的食品檢查員的評價越好,他們對地方政府食品監管的質量、一致性和效益的評價也就越高[19]。因此,外部獨立第三方食品檢查員的審計和檢查對促進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瘋牛病中的“朊病毒”、比利時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二噁英”都是經過反復的科學研究和食品生產鏈條溯源才發現最終的原因[3,20]。隨著食品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分工日漸精細,從食品原料的種植養殖,到初級農產品粗加工、終產品的精加工等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食品產業鏈,涉及的專業領域紛繁復雜,某一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很難兼顧整個食品產業鏈,因此,需將農業、漁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等各領域的專業人才納入食品安全檢查員隊伍,才能充分履行食品檢查的職責[21-23]。經過長期的實踐,西方發達國家逐步形成了門類齊全、監管制度較為完善的專業化的食品檢查員制度。
針對當代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如何提升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增強監管部門發現食品風險的能力和水平,防患于未然,以滿足未來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是食品安全監管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黑龍江、云南、河北、河南等地均進行了有益的探索[24-29]。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探索建立食品檢查員制度,加大企業現場監督檢查和現場行政處罰力度”。2015年1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全國食品生產監督工作會上明確提出:“在著力抓好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督檢查規定落實的基礎上,認真總結過去食品安全生產監督工作經驗,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有效方法,建立實施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在此基礎上,我國各地食品監管部門積極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以應用于日常的食品安全檢查和監管。2015年7月19日黑龍江省出臺《黑龍江省乳制品質量安全檢查員管理規定(試行)》;2015年7月22日云南省出臺《云南省食品生產監督檢查員管理辦法》;2016年石家莊市先后出臺《石家莊市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管理規定》、《石家莊市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隊伍建設整體規劃》、《石家莊市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這些有益的探索對食品安全檢查員的制度建設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7年8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30]第65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明確提出構建食品安全檢查員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議,是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制度建設的法律基石,對培養食品安全專業化檢查員隊伍、建立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2018年1月16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化檢查員管理辦法》,同時公布了相關考評辦法和培訓制度,并發布加快實施推進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31-32],表明我國的食品檢查員制度正向規范化、職業化逐步邁進。2019年3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草案)》[33],標志著我國專業化食品安全檢查員監管制度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
關于食品安全檢查員法律制度的建設,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地方政府的層面,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政府履行監管職責的基本要求,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草案)》,關于食品安全檢查員的法律制度建設將逐步得到有效落實,地方政府建立食品安全專業化檢查隊伍將有據可依。盡管從草案通過到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正式出臺還需要細致的研究論證,但加快推動食品安全檢查員法律制度的出臺,從法律層面給予食品安全檢查員以合法地位,對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制度的建設具有極強的導向性,也是食品專業化監管制度能夠真正落地實施最為重要的法律保障。
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國共發放食品生產許可證15.9萬 張、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3 695 張、保健食品生產許可證2 317 張、食品經營許可證1 284.3萬 張,約1 300萬 家企業獲得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許可,90余萬家企業獲得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許可[34],但食品監管系統具備資質的現場檢查人員嚴重不足,通過考核認定的藥品醫療器械專職檢查員不到1 200 人,食品專職檢查員尚處于探索階段。針對龐大的食品專業化檢查的工作需求,具備資質的專業化監管人才隊伍嚴重不足,完全無法滿足當前的工作需要。
由于食品安全檢查員在我國是一項新制度,除了食品安全檢查員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以外,與食品安全檢查員配套的制度設計更幾乎全是空白,包括食品檢查員的資質條件、培訓考核、職稱晉升、薪酬待遇、監督管理等均有待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吸引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穩定地從事食品專業檢查工作,才能推動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制度的有序建立。
在我國長期的食品、保健食品許可檢查、藥品良好操作規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認證等監管實踐中,各地監管部門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經驗的食品、藥品審查專家隊伍,這是我國食品、藥品安全專業化監管的雛形[35-37],尤其是近年來藥品的GMP檢查員制度建設發展迅猛,各地積極探索建立標準化培訓體系、檢查員分級管理等制度[38-39]。盡管食品、藥品在專業屬性構成、專業人員知識結構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對食品安全專業化檢查員制度建設而言,藥品的寶貴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吸納。另外,新時代食品專業化監管制度的建立對專業化檢查員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法規知識,更需要專業技術過硬、現場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突出能力。因此,如何達到這個目標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關鍵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提出構建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的立法建議,是黨和國家關于建立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制度的重大頂層設計,對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法律制度構建過程中,應充分借鑒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食品檢查員的制度設計、人員資質、專業培訓、評價考核、監督管理等領域的有益經驗,逐步建立我國食品安全檢查員相關法律法規和實施細則,明確職責、細化分工、加強培訓考核和監督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實際需求的食品安全檢查員法律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食品安全檢查員責任重大,涉及企業利益、公眾安全,因此,嚴把食品安全檢查員入門條件,是確保檢查員合法、正確履職的前提。總體而言,檢查員需要專業知識過硬、現場處置能力突出、法律綜合素養高等條件。基本的資質條件應當包括:1)具有食品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技術職稱;2)有5 年以上從事食品生產質量管理、檢驗檢測,或2 年以上食品現場監管核查、認證認可等具體實踐工作經驗;3)熟悉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掌握食品GMP、HACCP等制度;4)經過專門的食品安全檢查員培訓并通過考核;5)獲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授權。
不同國家和地區關于食品檢查員的職責定位都是比較明確的,主要是針對企業食品生產經營的整個鏈條提供專業化的檢查,以確保食品安全、質量可靠。食品安全檢查應覆蓋食品生產加工的原輔料、半成品和成品、產品檢驗、生產過程關鍵控制點、標簽標識、進貨查驗記錄、產品銷售臺賬、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管理制度落實等各個方面。食品安全檢查員應依據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制度要求,對食品生產經營現場進行專業檢查,必要時應抽樣送檢,對存在的疑問進一步核實,以確保檢查的科學、客觀、準確和公正,檢查完畢后應向監管部門提交完整的現場檢查報告。這些都是食品安全檢查員應當履行的基本職責。有研究認為,為了食品安全檢查員職責的履行更加行之有效,建議食品安全現場檢查報告應在食品監督管理部門網站上公布,做到信息公開并接受公眾的監督[40]。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檢查員的資質條件限制頗為嚴格,其中培訓考核制度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在FDA發布新版食品法典以指導餐飲企業檢查的實踐過程中,發現無論是食品檢查員還是餐飲從業人員,都對新的三級分級制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指出在檢查工作開展之前,進行額外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41]。新西蘭采用對養殖鹿腸系膜異常淋巴結進行檢查,以診斷新西蘭養殖鹿慢性細菌性腸炎發生的狀況,從而評估2 個鹿廠4 名肉類食品檢查員對該問題的敏感性、特異性和一致性評價水平,評估結果表明肉類食品檢查員對鹿腸系膜異常淋巴結診斷的特異性較高,但敏感性較低,研究提示需要強化肉類食品檢查員的培訓[42],以確保肉類食品檢查員能夠正確履職。歐盟對畜禽的檢查非常重視,獸醫檢查員的培訓在履職前必不可少。由于歐盟及其成員國法律法規及監管系統的差異,導致獸醫檢查員的培訓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僅要求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還要求熟悉相應的法律法規及其立法的變化;因此需要終身學習以保持知識的有效更新和能力的不斷提升,以應對日益變化的檢查工作需要[43]。這主要是基于食品安全檢查員職責的履行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個層面,現行的教育體系下,還很難做到覆蓋各個領域的通識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對食品安全檢查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下,具備豐富專業知識的人員并不欠缺,但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具有豐富現場檢查經驗的食品安全專業人員則非常稀缺。因此,在選擇專業知識過硬人員的前提下,培訓的重點首先在于如何提升檢查員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綜合素養,以使其在履職盡責時合法合規。其次是現場檢查能力的培訓和提升,食品安全檢查員最為關鍵的能力和職責是在檢查現場發現和識別問題、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基本意見;這種能力的培訓既需要專業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培訓,更重要的是檢查現場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這才能真正提升檢查員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為了提升未來食品檢查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效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組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食品現場檢查人員為學員開展示教培訓,建議設定6 個月以上的現場檢查實踐操作。只有通過培訓考核、獲得監管部門授權的人員才能持證上崗。上崗后,每年還需要接受不少于1 周的再培訓,每3 年需接受1 次考核,以確保知識的及時更新和對食品安全態勢、科學技術發展前沿最新動態的把握。對履職優異的檢查員給予獎勵,對考核不合格的檢查員,應當建立適當的退出機制,確保檢查員隊伍的專業性和戰斗力。
食品檢查員對我國來說是新鮮事物,法律法規、人才隊伍、管理制度等均有待逐步構建和完善,目前想一步到位并不現實。因此,分步建立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隊伍是符合當前食品安全監管實際的現實選擇。
第一步是借鑒既往食品藥品許可檢查和GMP認證等監管經驗,初步組建一支少而精的食品安全檢查員隊伍。這些檢查人員可從食品檢驗技術機構、監管部門、認證核查和科研院所等機構選調,人員要求專業能力強、綜合素養高,能勝任食品安全現場檢查任務,主要用于應對緊急重大的食品安全現場檢查的需要。有研究認為,現階段由于各地編制非常緊張,設置專職的食品安全檢查員很難做到,專兼職相結合的崗位設置可能更為妥當[40]。也有研究認為食品檢查員可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或專家級等職級,省級食品監管部門主要負責組織高級以上檢查員開展食品生產企業檢查,市縣級食品監管部門主要負責開展食品流通、餐飲企業檢查,鄉鎮監管派出機構主要負責開展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檢查[44]。另有研究對基于國際標準的官方食品安全檢查和獨立第三方機構開展的食品安全審計活動進行了反思,認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疊的情況,更多地借鑒和參考第三方的檢驗數據,或許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一定程度減少官方的檢查工作[45]。就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檢查階段而言,應當充分借鑒和應用審計、認證認可等工作開展過程中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及風險隱患,提升食品安全檢查的針對性,增加有因檢查,在不大幅增加官方檢查及預算的基礎上,提升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和問題發現的效率。
第二步是加強專識化培訓,逐步擴大食品檢查員隊伍。監管部門可根據食品安全現場檢查需要,如企業生產經營現場日常檢查、飛行檢查、特殊食品注冊現場核查等不同監管的需求,通過短期的專識化培訓,逐步擴大不同專業領域的食品檢查員隊伍。
第三步是建立食品安全檢查員培養考核的長效機制,建立規模化、專職化的食品安全檢查員培養體系。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教育培訓機構、高等院校等可以根據食品安全檢查員的職責定位、專業知識體系架構和食品安全監管實際需求,探索設置食品安全檢查員專業,逐步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檢查員的培訓內容、培訓標準[22],建立規模化、專業化的培養考核體系和長效機制,從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提出的“國家建立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隊伍,確保專業化檢查員隊伍能夠落地生根、遍地開花。
世界各國食品安全和品質保障的經驗是推動食品專業化檢查的重要依據,無論是食品原材料的種養殖,或是成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均強調專業化、職業化,其出發點是基于食品HACCP理念,通過對食品生產全鏈條的專業化檢查,確保食品風險的安全可控。我國既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經過了多次的變革,從以衛生行政部門監管為主,到農業、衛生、質檢、工商、食藥系統分段監管與綜合協調相配合的監管制度[46],再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綜合監管執法為主的新模式。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不斷改革完善,主要是為解決既往食品安全監管存在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等弊端[47],尤其是強調綜合執法的市場監管模式,更是著眼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社會生產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不僅僅關注食品,更強調統籌國家商品市場生產、流通和監管的全局。因此,將既往分屬于工商、質檢、衛生、食藥等領域的監管職責進行了整合,在監管執法過程中強調綜合執法改革,才能覆蓋以往分屬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監管職責。監管執法需要綜合統籌,但原材料的種養殖以及食品的注冊、生產、加工和現場核查等環節的危害發現和風險控制需要專業化、職業化。既要充分體現綜合執法改革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執法效率等方面的先進性[48-49],又要避免“多合一”后弱化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50-51]。因此,專業化檢查和綜合執法改革是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進程中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專業化檢查為綜合執法提供科學證據,高效執法為專業檢查提供法律保障,確保市場的正常運轉,二者和諧統一。隨著市場監管制度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綜合執法和專業化檢查隊伍的有機融合,將是未來國家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發展的方向和歸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2018年3月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做出重大變革,以進一步推動食品安全監管治理體系的調整。將既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能進行了整合,組建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這對食品監管制度的整合統一、監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因此,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的重大時代背景下,加快推動食品安全專業化監管法律制度的建設,完善專業化監管配套體系的構建,逐步打造出一支專業技術精湛、綜合素質突出的專業化食品檢查員隊伍,這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的防控、監管水平的提升和食品安全的長治久安都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