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華
(青島農業大學 化學與藥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傳統的藥學專業是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鑒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制劑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隨著我國醫藥行業和事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已有上百所院校設置藥學專業,主要面向新藥研發、生產、營銷、合理用藥等領域的人才需求[1]。農藥學作為一門特殊的藥學專業分支,目前主要在農業院校中有所涉及,并且是作為二級學科設置在一級學科植物保護體系里,或者由化學保護方向轉化而來,其課程體系主要偏重于植物保護和化學保護領域,沒有專業系統的以農藥為主的藥學專業培養體系,因此遠不能滿足農化行業發展需求。而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出口國,逐漸形成了包括農藥原藥生產、制劑加工、原料中間體、科研開發在內的工業體系,因此對具有農藥化學、農藥合成、農藥分析、農藥制劑以及農藥應用等知識體系的農藥學專業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因此,青島農業大學于2005年創辦我國第一個農藥方向藥學專業,在深入研究創新“3+1”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對藥學專業農藥學方向課程體系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與實踐探索[2],已經形成了涉及多個學科門類、橫跨從實驗室基礎理論創新到工廠生產,到田間應用的多個環節、基礎和應用結合緊密、工業轉化和農業推廣需求強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3]。在設置藥學專業以來,本校立足專業創新和改革,以培養實踐操作和研究能力并重的人才為目標,針對農藥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對實踐教學環節進了積極探索和改革,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科研素質和合作精神[4]。
實驗實踐教學是專業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藥學專業農藥方向專業實踐課程設置突出培養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建立了“三平臺三層次”的實驗課程體系和“兩實習”“一實踐”的實驗實踐環節。“三平臺”即專業基礎實驗、專業綜合實驗和專業應用實驗平臺,每個實驗平臺又分基礎、專業和專業綜合三個層次,在從基礎→提高→應用的循序漸進教學過程中,實驗課程以培養學生應用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前提,分別設置基礎性實驗、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尤其結合藥學專業農藥方向特點,專門設置了農藥學綜合實驗,全面涵蓋合成、分析、藥劑(制劑)和應用技術,進一步拓寬學生實驗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使實驗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科發展和其他領域的需要,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兩實習”是指“藥學操作實踐與安全生產實習”和“藥學生產實習”,進入農藥企業培訓、實訓、頂崗實習,真正了解生產實際,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一實踐”是“藥學專業創新創業實踐”貫穿于大二到大四,按照理論課程的學習進度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藥學專業農藥方向目前共享山東省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心現有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化工原理實驗室、化學化工中試車間、藥物合成實驗室、生測實驗室和劑型加工實驗室。同時學院擁有的“新農藥創制研究所”, “山東省農業仿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 “農用生物制藥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實行對學生開放。目前專業實驗室總面積達2700 m2,實驗儀器設備資產1000余萬元,其中大型高檔儀器20余臺,為藥學專業農藥方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為了保證藥學專業農藥方向學生達到實習實踐大綱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專業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方針,充分利用學科和行業優勢,建立了長期穩固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先后與青島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海利爾藥業有限公司、威海韓孚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穩定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在校內依托山東省農業仿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市農用生物制藥工程研究中心、青島農業大學新農藥創制研究所等建立了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同時要求實習學生在實習基地實習過程中強化科研開發的理念,確立產品市場化的概念,培養扎實的農藥開發、質量檢測和市場營銷觀念,通過實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本專業的深入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藥學專業農藥方向還與青島中一檢測公司、青島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開辦了“化學分析檢驗工培訓班”和“瀚生卓越農化班”。由學院專業教師及公司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擔任培訓師,目前一期學員82人已經順利結業,并優先于公司簽訂聘任合同。
在實驗課程考核實行了實驗技能達標考核,以督促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實驗技能、主要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設計和安裝、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的能力。在實習方面我院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方針,充分利用學科和行業優勢,選擇行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作為長期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在教學實習中積極開展各種教與學的活動,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堅持過程管理與目標管理并重的原則,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改革目標。同時專門挑選有生產經驗且認真負責的老師作為校內指導老師,聘任實習企業技術骨干作為校外指導老師,全面指導學生實習。實習結束后由企業與學院根據實習學生表現,評選出優秀實習生,進一步激勵學生的實習積極性,提高實習學生對藥學專業的認識,從而有利于今后的專業課學習和就業。
師資隊伍是專業發展的動力,藥學專業建設一直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藥學專業教師隊伍主要來自化學、藥學、農藥學等理、農、醫多個學科,結構組成合理,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5人,占89.3%;中級職稱3人,占10.7%,具博士學位的26人,占92.9%,50歲以上4人,占14%,41~50歲的7人,占25%,40歲以下的17人,占61%。同時,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和實踐能力,本學科鼓勵教師進修,并盡可能多的為教師提供進修和實踐機會, 45周歲以下教師均要求參加過不少于3個月的社會實踐鍛煉。
青島農業大學藥學專業農藥學科方向通過對實踐課程設置、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實踐基地與平臺的完善以及實踐教學的科學管理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三年來,藥學專業農藥方向大學生創新校級立項37項,其中國家級創新立項10項,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獲得省級優秀論文2篇,校內優秀論文2篇; 參與“聚焦農殘”實踐團、第七屆神奇的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第一屆農藥藥學實驗技能設計大賽等省級校級競賽,有2人獲得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銅獎,校級1等獎5人,二等獎20人,三等獎30人,競賽參與率達到30%;近三年就業率100%,被廣大學生和用人單位所認可。通過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達到了藥學專業農藥學科方向培養具有深厚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技能的農化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