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秀
摘 要: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概念滲透到各行各業,在教育這一行業,“教育信息化”隨之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探索。在信息化條件下,改善自己的教育思維、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充分利用電子資源;汲取新鮮教育方式的養分,把“教育信息化”作為一項戰略來實施,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關鍵詞:教育創新;家校合作;在線教育;教育現代化
2012年,我所在的中學,大規模安裝并且投入使用第一批多媒體,傳統的黑板被替換,液晶屏的顯示器隱藏在可推拉的黑板后面,操控臺占據了第一排原來的“王牌座位”,投影儀清晰地把桌上的試卷投放在多媒體上,孩子們欣喜地看著、討論著,我站在講臺上,在欣喜的同時,有些恍惚和迷茫。那時的我在想: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的課堂,我,該怎樣開展教學?墨守成規讓多媒體就這么藏在黑板后面嗎?使用多媒體,又該怎么在課堂上有效使用?在信息化的今天,之前的教學方式真的還適用嗎?從那天起,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信息化帶給教育行業的沖擊。
1 教育信息化——教師:中心變先導
在新的教育體制下,對教育者的思維、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產生了全新的思考。信息化強調對知識的開發和創造,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大多教育工作者采用灌輸式教育。在課間,辦公室里總是能聽到老師們這樣的聲音:“整節課就我一個人在講,這群孩子頭都不抬一下,問個問題,下面鴉雀無聲......”“是誰扮演這場戲,在這孤單角色里,對白總是自言自語......”的確是有一種獨角戲的既視感,這種灌輸式的教育,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信息化的條件下,這樣的傳統教育,無疑浪費了學校在信息技術上投入的資金,同時也讓教育信息化流于形式。那么,教育工作者又應該如何改變現狀?
2 教育信息化——在線教育
當今的教育信息化,對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戰,同時,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也孕育出了新的教育形態,那就是——在線教育。那么什么是在線教育?顧名思義,是基于網絡的一種教育方式。又叫做遠程教育、在線學習。還能在網上一對一輔導學生。我尋思,這在網上一對一輔導,學生怎么能看見老師寫的知識點?怎么跟老師同步?老師又怎么能通過鏡頭知道學生的動態?怎么知道學生專心不專心?女兒告訴我,原來是通過該教育平臺的APP,在上課期間,老師和學生共享課件,老師通過專用手寫白板講課,學生也有專用的手寫白板和老師互動并且做習題,同時APP自帶的好望角系統,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來提醒老師轉換上課語氣以及語速,如果學生開小差,把系統縮小化,或者在上課期間打開了其他瀏覽器,系統會提醒老師:當前學生未能把該頁面設置為第一頁面,請老師注意。在課后,會通過微信和家長進行一對一溝通,并且就學生該節課的上課情況填寫診斷報告提出相應的措施,同時在線布置作業。
在線教育這種新的教育模式,為教育方式開辟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領域。這種教育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本更低,實現了將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充分利用了來自四面八方優秀老師的教學成果。并且這樣的教育模式,實現了對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支持下,系統可以對每個網絡學員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階段進行跟蹤記錄,便于老師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教案,針對不同的學員提出個性化的學習建議。還可以對遠程學生的咨詢、報名、繳費、選課、查詢、學籍管理、作業和考試管理等通過網絡遠程交互的方式完成,只要有網絡和終端設備,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同時,加強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將家長的督促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誠然,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著眾多弊端,例如:學生不能學會集體生活,性格存在缺陷等等,并且受到網絡環境的限制,但是這種新的教育模式給了我們傳統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考。
我驚嘆科學技術發展速度的迅猛、時代變遷的飛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這個日新月異、不斷變遷的時代,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基本的信息技術,從自身主動去吸取新興事物的精華,從中汲取養分,不斷改進教育思維、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充分利用電子信息資源;以及對各種教育信息資源的加工利用。
參考文獻
[1]盧瑛.基于在線教育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文化研究[J].山西基礎教育網萬方數據中小學圖書,2017.
[2]余晨.《信息技術融入中學科學課程的現狀及策略研究[J].山西基礎教育網 萬方數據中小學圖書,2013.
[3]吳雪平.信息時代中學教育管理的發展趨勢以及策略研究[J].蘇州教育信息化,2017.
[4]周長鎖.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