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宜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尤其是在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把“課堂”設在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線——人民日報社??梢姡诿襟w的發展已勢不可擋。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播格局、媒介形勢、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革,顛覆了傳統的播音主持活動。為了適應新的形勢,播音與主持專業既要堅持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專業發展,也要積極改革和創新實踐教學,拓展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采取符合融媒體發展需求的教學改革策略。
信息技術給媒體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從技術到內容,從經營到管理,整個媒介生態環境都已經進入融媒體時代。在這一輪媒體的發展變化中,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教育顯然沒有跟上媒體融合的發展步伐。當前,大多數高校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實踐教學仍然僵化于傳統的“播、說、誦、演”,缺乏對媒體發展的認知和融媒體實踐能力的培養,對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沒有與時俱進地進行更新,造成了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認知偏差、課程設置與媒體前沿發展嚴重脫軌等問題。
傳統的播音與主持專業實踐教學,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比如在播音主持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對聲音、播音發聲方法等的研究和訓練占據了很大比重,而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人文學科以及融媒體發展需要的新技術、新方法則涉及甚少,這就造成大部分學生只能掌握播音主持專業領域內的知識,而對其他與專業相關學科的知識了解甚少,視野狹窄,能力單一,無法適應融媒體發展對專業人才能力的需要。
目前,雖然有些高校對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引進了一些專業設備,但是大多數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實踐教學條件對于實踐教學的創新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有的高校設備陳舊,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需求;有的高校實踐教材缺失,遠遠落后于實踐發展;有的高校實訓課上只有幾臺攝像機,連基本的演播室、實驗室都不具備;有的高校沒有學生與教師間、學生與專家間交流聯系的平臺……這些實踐教學平臺的缺失難以滿足課堂教學要求,使學生在學校期間無法接觸融媒體設施,這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實踐積極性,減少了學生課外實踐的機會。
融媒體時代,傳播主體、傳播方式、媒介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傳播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開放性、互動性的特征,信息發布的門檻越來越低,任何人都能夠成為信息的發布主體,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信息真偽難辨、良莠不齊的現狀,從而引發輿情、倫理道德等問題。融媒體環境下,信息源紛繁復雜,更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具備足夠的新聞敏感,加強對素材內在的新聞價值的識別、挖掘。因此,加強學生的融媒體倫理教育尤為必要。首先,要加強學生的新聞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政治鑒別力、正向輿論引導力、抵制低俗文化侵蝕的能力;其次,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具備人文關懷意識,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廣播電視的優良傳統;第三,要增強學生的倫理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對廣播電視傳播的審美態度,堅守新聞倫理底線。
職業導向特點決定了播音與主持專業應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尤其是在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模式化、單一化的課程設置無法適應傳播實踐的發展,因此,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勢在必行。第一,實踐課程設置要重視思維訓練和引導。融媒體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已經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節目之中,有稿主持已經越來越少,因而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不僅要研究總結優秀案例的特點和有聲語言傳播的思維定式和創作方法,指導實踐,還應該拿出一定比例的課程,增設有關思維訓練、“無稿播音”的內容,提高學生對播音主持的綜合把控能力。第二,實踐課程要實現跨專業融合發展。播音與主持專業不僅要注意專業技能課程方面的設置,比如語音與發聲能力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等,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全媒體工作能力,設置節目策劃、文稿采寫、節目編輯等實踐課程,使學生具備“一專多能”的素質。第三,實踐課程要實現跨媒體技術創新?!叭凇奔础叭谕ā薄叭诤稀保蚨诿襟w時代,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實踐課程要打破原有的新舊媒體的界限,打破播音員、主持人的單科培養習慣,通過課程體系的融媒體改造,培養學生的融媒體技術操作能力、融媒體內容生產能力、融媒體市場運營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契合現實社會對于傳媒人才的需求。
個性化、多元化、開放性是新媒體的重要特征。融媒體環境下,用戶的地位得到提升,“你播我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用戶已經習慣于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節目,關注自己喜歡的播音員、主持人,由此對播音員、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更要有獨特的氣質內涵,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融媒體實踐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不僅僅是播報、評論、朗誦,更需要他們熟知融媒體特點,掌握融媒體語言,注重與用戶的情感交流。因此,播音與主持專業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個性化教育。一方面,可以開設移動互聯網節目主持人風格研究、無稿播音、節目配音等選修課,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選擇課程,體驗播音主持風格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分方向培養,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播音與主持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在融媒體格局下,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平臺的搭建,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教學平臺有效地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首先,完善校內實踐教學平臺。適當增加實踐課程比重,完善教學實踐體系,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建設虛擬演播室等實踐教學場所,在滿足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課下訓練場所,使學生能夠廣泛接觸融媒體設施,將常規教學融入融媒體的實際操作中。其次,建設校內融媒體實訓中心。通過建立微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給學生安排播音主持實踐任務,讓學生充當播音員、主持人,使學生自由展現才能,教師通過平臺進行指導,將師生互動延伸到課下。再次,搭建媒體實訓合作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請進來”的模式,邀請業界精英走進課堂現身說法,參與課程實踐教學,增強播音主持課程的深度與廣度,拓展學生視野;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模式,與媒體或傳媒企業進行深度合作,讓學生到媒體、到企業進行實訓,鍛煉學生對播音主持的實際掌控能力,滿足未來崗位多樣化的實際需求。最后,組建師生融媒體工作室。教師可以與不同特長的學生合作,組建融媒體工作室,進行校地合作,制作融媒體產品,產、學、研相結合,將產品推向市場,為實踐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實踐教學正面臨著融媒體時代和經濟轉型的新形勢,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正經歷著融媒體市場變化的嚴格考量。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播音與主持專業在實踐教學中要不斷改革與創新,拓展教育理念,調整教學策略,提升專業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及時發現、總結、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出更多符合融媒體建設和發展需求的復合型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