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希
【摘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是教育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鄉教育的一體化則顯得更為重要。為此,要實現建立教師交流機制;建立統籌發展機制;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建立資源共享機制;落實好免費師范生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優秀教師培訓力度等措施。
【關鍵詞】吉林省城鄉教育一體化農村義務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總書記在報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關于教育的集中論述,指明了我國義務教育、基礎教育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關于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方針,早在2016年7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想探討城鄉教育一體化則要首先從宏觀的角度去了解城鄉一體化。所謂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改變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是深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全面完成教育脫貧任務的現實需要。
近些年來,我省農村教育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但和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致使我省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緩慢。經調查分析,阻礙吉林省城鄉教育一體化,主要有以下三大瓶頸,如不合理解決,城鄉教育一體化難以實現。
一、農村教育觀念落后
盡管21世紀的人們的觀念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在很大一部分農村人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再加上當今的一些社會問題。比如,大學費用高昂,大學生就業困難,就業仍存在人事關系嚴重,不公平等現象,使得很多家長認為讀書沒用,對孩子求學之路失去希望。因此,在我市很多農村地區,孩子還沒讀高中,甚至初中都沒讀完,就結束了自己的受教育生涯。
二、農村教育基礎設施跟不上城市步伐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等高科技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教育水平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然而,在我省一部分農村學校,依然是傳統的辦公設備不全,學生很難接觸到現代化的教育設施,教師備課,教學所使用的依然是古老的方法,可利用的資源受到極大的限制,使用互聯網還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農村教育條件的落后,使得很多專業學校畢業的教師不愿意到農村任教,導致城鄉教師素質差距巨大。
三、城鄉教師隊伍間的巨大差距
城鄉教師隊伍的差距巨大,是我省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硬傷之一。如果說基礎設施的不足能夠在短時間內彌補。那么,教師隊伍的差距,則是一個長期的大問題。據了解,目前我省一些農村小學,代課教師仍占很大比例,更有甚者,由于沒有專業的外語老師,整個學校都不開設外語課程。
由于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所以率先推進和實現教育的城鄉一體化,不僅是城鄉一體化建設本身的應有內涵,而且也是加快一體化建設步伐的一條基本途徑。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首要任務,就是找準城鄉二元教育的問題與關鍵,破除思想、體制和機制障礙,強化頂端設計,構建面向城鄉的教育發展“立交橋”,發展城鄉一體化教育體系。具體舉措如下:
1.建立教師交流機制。教育發展,師資是關鍵。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首先要解決城鄉學校教師合理配置問題,建議建立城鄉教師定期交流機制。通過實施鄉村教師待遇保障計劃、發放鄉村教師特殊津補貼和鄉村教師榮譽典章制度等,吸引更多優秀教師自愿下鄉支教,獻身鄉村教育事業。要堅決改變把違紀違規教師發配鄉村學校作為懲戒教師手段的錯誤做法,讓鄉村教師真正有地位有臉面,未來有希望,推動形成鄉村教師可去城里任教、城里教師也能下鄉支教、城鄉教師互動交流的良好局面。此外,市教育局應該多舉辦城鄉教師的交流活動,如可以開展“送課下鄉”“城鄉教師新秀大賽”,等等。通過不斷加強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讓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能夠定期定時的輸送到農村的教育中,使得農村的教育能夠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而不是一味地因循守舊、故步自封。
2.建立統籌發展機制。城鄉教育一體化,要求在頂層設計上將城鎮學校、鄉村學校一并納入教育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全面安排。建議以縣域為范圍,由政府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在財政投入、資源配置、基礎建設、實驗裝備、課改研究等方面,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實施,避免城鄉有別,搞雙重待遇。凡是城鎮學校能夠享受的政策待遇,鄉村學校同樣享受。確保鄉村教育發展的基本需要,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化發展。也就是在對待城鄉教育的各方面問題上,要保持一公平的原則,絕不可以向城鎮教育方面傾斜。大力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依靠工資增長效應吸引優秀教師向農村流動。在2010年召開的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改善教師待遇,加強教師培訓,關心教師身心健康,為教師解決后顧之憂”。為此我們必須要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從國家層面上來看,可以由國家財政進行撥款,給與農村教師崗位補貼或者相應的伙食補助等等。
3.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城鄉教育,差距是明顯的;城鄉學校,優劣是分明的。農村校弱、城鎮校強,是城鄉學校對比的現實。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需要城鄉學校相互結對子,建立幫扶機制。城鎮學校要有主動擔當的責任意識和教育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局意識,從人員、資金、設備、技術、觀念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開展課改研究,幫助農村校盡快發展起來。讓農村校發展起來,也有利于化解城鎮校大班問題,減輕學校和教師過重的負擔。可以建立城鎮和農村學校之間對口教學,定期地有計劃地把農村教師送到相應對口的城鎮學校去學習。并且應該請城鎮里的一些優秀骨干教師去農村學校開講座,談經驗。或是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城鎮教師和鄉村教師實行“換崗”制度,換崗時間少則數月,多則一年。這樣可以促進雙向教育的發展。并且以學年為單位,對城鎮和農村學校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參評,統一試題,流水批卷,將其差距控制在一定的分數之間,倘若超出了所控范圍,則應該由分數低的所屬學校的領導班子牽頭到優秀學校進行定期參觀、觀摩和學習。
4.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共用,是一個重要舉措。既有利于緩解農村校資源匱乏、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城鎮校資源優勢,減少資源閑置浪費,提高使用效率。資源共建共享共用,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兩個方面,但主要是軟件資源。建議城鄉教育資源并網,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鄉村校師生可以訪問城鎮校資源網,順利獲取所需資料。當然,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重點是扶助農村校的發展,根本上取決于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推進鄉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全面改薄任務,根本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在一些農村學校中,個別學校學生很少。例如,有些鄉村小學校一個年級只有1個或是2個學生,生源流失及其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合并相應的農村學校,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5.落實好免費師范生政策。免費師范生政策是國務院2007年啟動的、為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而采取的一項特殊政策,開始主要在6所部屬師范大學中實施。按照該政策,這些免費師范生畢業后將按照協議到農村基層服務兩年,這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壯大農村中小學優質教師資源的儲備。目前,在我省內部的師范院校中。例如,吉林師范大學、白城師范學院也都有免費師范生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更加豐富了吉林省的教師資源。在落實這一政策中,應該注意的是:一是保證這些免費師范生能夠切實進入農村基層學校并且最主要的是擔負起教學的職責。二是要讓這些免費師范生在服務期限內留得住,干得好。堅決禁止通過走關系等人為因素提前為免費師范生辦理回城政策。要堅決響應國家政策。
6.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要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化,公平性,必須加快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在抓好學校校舍建設的同時,還要為農村學校配備圖書,設備,體育器材,實驗儀器等。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快提高信息技術教育水平.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大力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現現代遠程教育在農村課堂教學的普遍性,以信息化帶動農村教育的發展,實現城鄉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均衡發展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7.加大培訓力度,加快優秀教師培養步伐。認真做好師資培訓規劃,盡快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素質,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建立城鎮教師向農村學校的流動機制,部分教師實行雙向交流,定期輪換,城鎮學校教師晉升高級職稱,應有在農村學校任教的經歷,同時選派農村優秀教師到城鎮學校掛職見習城鎮學校新上任的校長,應到農村學校掛職,農村校長到城鎮學校掛職。
總之,城鄉教育的二元結構,仍是困擾我省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推進吉林省城鄉教育一體化任重道遠,需要全省各級部門的大力配合。各級部門要有效制定,落實各項政策,措施,重科學,謀發展,重成效,大力推進吉林省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羅黎輝.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N].云南政協報,2003-3-11(002).
[2]黃坤明.城鄉一體化路徑演進研究:民本自發與政府自覺[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孫冬梅,胡慧妮.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內涵與價值追求[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
[4]陳朝.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5,(2):123.
基金項目:吉林省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8B1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