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姝含
【摘要】以強國視角下高等教育特點,構建學習共同體方案,探究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三方面詳細論述,基于高等教育強國視角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希望可以為我國高校提供優質的教學模式,提升我國教育水平,為我國培養出更高質、更全面的人才。
【關鍵詞】高等教育強國視角共同體 構建根據我國教育部的規定,我國高等學府不斷在進行教育深化改革,希望可以通過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方案,塑造出更加符合于我國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目前,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實現了我國所提倡的高等人才教育目標。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愛國主義的培養,人生價值的塑造,專業知識的積累。
一、強國視角高等教育特點
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與資本主義的人才培養,自然具有本質上的不同。我國的人才培養,必然要以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為宏觀目標,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不斷培養自身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目標,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基于高等教育強國視角下,我國一流學府,在進行教育深化改革時,一定要重視培養人才的思想境界和知識儲備。后者,是為了推動我國社會發展,儲備人才力量,而前者,則是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堅實的信仰者和執行者,不斷的為我國的未來發展,奉獻青春貢獻力量。
作為一流學府,我國的國之重器,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一定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樹立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讓我國學生接受更加全面更加系統的教育。只有基于這樣的理念下所培養出的人才,才更加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更好的推動國家發展,讓我國的社會經濟更上一層樓,實現我國大國目標。
所以,基于強國視角下,高等教育院校,一定要有自身獨特的定位、個性化的發展,全面綜合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只有這樣,才能一改我國高等學府同質化的現象,才能更好的實現我國高等學府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才能為我國的社會建設提供一批又一批優質的人才。
二、構建學習共同體方案
在傳統的高等教學課堂中,經常是教師的一言堂,教授在講臺長篇大論,學生在臺下呆若木雞。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根本無法做到有效的師生溝通,課堂民主開放。根據我國教育部所頒發的新時代下高等學府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方案,我國高等學府不斷的進行內部的改革,希望可以尋求教學質量的突破。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校優先得到突破,構建了學生共同體教學方案。實現了高等學府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并且為學生打造了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課堂。學習共同體核心意義是讓所有學生以同一目標有組織有紀律的進行學習,秉持這一目標所構建出來的學習方案才是最有效的。
通過分析和調查學習共同體方案在我國高等學府中的運用,可以得出,有效的構建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創造能力。學生在學校學習,最重要的是獲得知識,而知識又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專業性的知識,另一方面是道德思想方面的知識。在構建競爭機制的同時,還應重視學生集體主義的培養,競爭并非是利己的,而是為了督促和激勵學生,向共同的目標發起沖擊,共同為建設我國社會主義作出貢獻,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
三、探究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
在高等院校構建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時,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專業教學與素質教學之間的平衡,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在課堂上鼓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學習精神和學習品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教導學生學習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考的能力,樹立學生良好的三觀。只有基于素質教育的專業教育,才能更好的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根正苗紅的有為青年。
總而言之,在強國視角下建立的學習共同體,不僅僅是課堂模式的改變,更是教育內涵,教育理念的革新。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共同體,進行三位一體課堂教學。在新時代,想要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就不僅僅是在經濟建設上下功夫,更應該在教育上下功夫,只有深刻的貫徹科教興國,落實學習共同體,讓我國學子在社會主義的陽光下茁壯成長,才能為我國的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韓進,陳東英.構建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命運共同體:阻礙、機制和計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8,(04):9.
[2]張煒,萬小朋,張軍,牟蕾.高等教育強國視角下的學習共同體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1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