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義
【摘要】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自然科學,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由于小學生年齡階段和他們的接受能力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相當一部分“學困生”,不但影響了本班數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還會制約小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根據我多年來的從教經驗,下面就如何轉化“學困生”,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質量,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數學學困生轉化一、尊重和熱愛:教師要筑牢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無論成人還是小孩子,學習某一項東西,越是學不會就越是討厭。作為小學生來講,他們更是如此,越學不會就越不愛學,再加上學困生的自尊心很脆弱,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教師必須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學困生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學困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里。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學困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老師心中有“學困生”,“學困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的相互認同,才有感情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最佳。
二、因人施教和特別關注:教師要抓牢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這個關鍵
大凡是學困生,都有一定的問題,多數學困生是數學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教學時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對學生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教師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比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三角形,再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湊成一平角,從而發現定理。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困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耐心激勵生學困上進,增強學會的信心。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比如,講相似三角形這一章時,結合學生們喜歡的軍事故事,問學生“炮兵是怎樣擊中敵人目標的,站在大炮前面擺小旗的人起什么作用?”還可以告訴學生,學習了相似形的知識,我們不用過河就可以測出河對岸兩物體之間的距離,只用一根標桿就可以測出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從這些學生常見又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他們沒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求知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三、交流和引導:教師要善于激發學困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學困生,顧名思義,他們多數不喜歡學習。一般說來,學困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經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也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更缺乏學習的信心,認為“努力也學不會”,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對于學困生學習動力的培養和激發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之外,教師要常與多與他們交流交心,多說知心話,進行激勵和表揚。在教學過程更中應結合所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引導,多介紹古今中外大家和他們所了解的地方名人頑強學習的事跡,像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逆境成才的故事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激發他們將來成長為社會合格建設者而學好數學的熱情。
四、分層訓練:教師要培養學困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對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方法同樣重要,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對于數學作業,應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術.題量要適中,可以結合學生能力,拉開檔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解題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數學題目千變萬化,但其規律和類型都是有限的。引導學生找到題規律,用規律指導練習是搞高質量,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途徑。如分數題目繁多,就其類型來講對小學生來講是有較大難度的,但是,通過分類講解,分類布置學生作業,再加上對學生的引導,證明題目是有其內部規律的,教師要激勵學困生積極探求良好的學習方法。總之,只要教師做有心人,善于引導和積累經驗,就能讓學生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