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明
(寧明縣百合林場,廣西 寧明 532503)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使得營林生產中的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得到了高度重視。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環境,營林生產需從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兩方面著手,以推動社會主義道路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發展。目前,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在營林生產中已經成為一項受到重點關注的工作任務。科學合理地造林規劃設計和造林技術能有效提高空氣質量,改善生活環境的污染情況,打造綠色城市,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利益的雙重平衡。
造林規劃是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的首要流程。規劃內容通常是對規定區域的造林工作制定較為宏觀、詳細具體的安排。造林規劃需要從營林生產工作的發展方向、生產工作規模、實際施工效率以及技術手段等方面考慮,為當地政府單位對林業規劃做出決策提供依據。
除了造林規劃,造林規劃設計的流程還包括調查設計工作。為了有效保證造林規劃能在造林規劃原則的正確指導下實施,上層管理人員統一下發的任務書是造林規劃設計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參照。詳細的調查工作有助于造林規劃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有效提高施工活動整體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推動營林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1]。調查設計主要從基層單位出發,全面考慮與造林規劃相關的影響因素,加強調查林地資源的實際狀況,將調查情況結果積極應用于實際造林規劃設計。現實情況中,造林規劃設計是一項繁雜的工作內容,要專業設計人員在正確的指導下全面考慮施工場地的實際經濟條件、生態條件等,設計合理的造林規劃。此外,調查設計工作還需要從當地的綠植和土地情況、林業的發展方向來考慮,完善造林規劃設計方案。
營林生產中,施工設計也是造林規劃設計的重要一環。在實施造林規劃設計的施工設計之前,相關企業單位應該確保實際中規劃設計的內容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并實時嚴格參照施工設計內容,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失。造林規劃設計的施工設計主要是用來確定造林區域、施工面積、施工的實際環境以及造林時間等,同時制定較為詳細的文件內容,有效協助施工人員進行造林施工作業的開展。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工作需要注意一些問題。一方面,專業的設計人員需要在實施作業前針對不同的生長綠化植被制定合理、獨立的生產鏈,還要根據設計原則保證植被的季節交替性。另一方面,根據局部地區的規劃設計工作適當評估造林施工效率,避免出現盲目施工的情況,提高造林規劃整體的設計質量[2]。
在有效進行造林施工活動前,需要對過度開發和耕種土地的地方進行雜物清理。這需要實施營林整地工作,分為完全和部分兩種整地方式。完全的整地方式通常指將造林規劃地區的土壤全部重新翻墾。平原地區的土地較為平坦廣闊,適用于這種完全整地的方式。部分整地方式就是將部分土壤進行翻墾用來造林。
播種造林的方法較其他方法而言,最大的優勢在于人工播種效率高。因為播種造林對營林施工作業人員的專業性沒有太高要求,但對播種的樹苗具有較高要求,一旦制種達不到要求,將大大增加樹苗的死亡率,無法保障營林效率和質量。因此,施工專業人員需要加強對制種過程的研究,充分浸泡樹苗的有效部位,加以藥劑輔助,提高樹苗制種的存活率。
樹苗種植到一個全新的生態環境,往往會出現一些不適應新環境的不良現象。加上種植過程容易使樹苗的免疫力下降,導致樹苗種植初期很可能成為病蟲害爆發的高峰期。因此,預防病蟲損害是營林生產中造林技術的重要內容。由于樹苗在種植后免疫力下降,樹苗需要一個過渡期進行自我修復,但是這段時間樹苗很容易遭到病蟲害侵襲。據可靠調查顯示,種植的樹苗因受到病蟲害而死亡的幾率很大。因此,營林生產中的造林過程更需要重視種植后的技術管理,以預防病蟲的傷害。常用的新技術有撒施土壤消毒劑、混配草炭土、澆灌生根粉或涂抹傷口涂抹劑[3]。春、夏兩季蟲害往往會大幅度增加,需要管理人員每周或每月記錄生長情況,還可以采用一些現代化監控裝備全天觀察。
造林規劃設計的流程要落實到位,需不斷完善造林技術研究工作,充分考慮實際的施工環境,以有效提高營林生產水平,有效推動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