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士臣 陳業強
(1.新泰市國有太平山林場,山東 泰安 271200 2.山東省新泰市生態林業發展中心,山東 泰安 2712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生存環境提出了較高要求。森林有助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在風沙治理、空氣凈化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需采取有針對性的植樹造林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管護措施,為植樹造林的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不同地區的地理生態條件不盡相同,在實際植株造林活動中要予以充分關注,針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在充分尊重當地植物多樣性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植樹造林技術。不僅能夠有效保護原植被,而且能有效改善植樹造林環境,促進植樹造林質量的不斷提高。
整地造林能夠在較大范圍內改善林區的立地條件,充分清理影響樹木生長發育的雜草、石塊以及其他雜物,為樹木的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陽光,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表溫度,進而不斷提高樹木的生長環境質量。在進行整地造林的過程中,常用的清理方式主要有人工割除、機械割除、火燒以及使用化學藥劑等[1]。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的環境條件,選擇科學經濟的清理方式。整地造林過程中清理的垃圾雜物需要進行統一的收集整理,并運輸到指定的處理位置進行相應的消解處理。此外,在進行植樹造林的同時,難以避免會產生無用的植物幼苗。為了給樹木幼苗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去除其中無用生長物的幼苗,確保樹木幼苗順利生長發育。
育苗造林是指通過種植根系完整的苗木進行造林的一種方式,具有非常高的存活率、較強的抗逆性以及對生長環境適應性強等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一些生長環境惡劣的山區,樹木幼苗能夠良好適應,有助于確保植樹造林質量符合要求。要注意,育苗造林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其對苗木根系的完整性要求非常高,在運輸過程中要對苗木根系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運輸對其根系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而影響其存活率[2]。此外,為了降低育苗造林的成本,可以采用當地野生的苗木進行種植。當完成苗木的種植后,為了確保苗木能夠成活,要科學合理地控制其含水量,進而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分生造林主要指利用樹木的莖、枝以及根等部位作為種植基材進行植株造林。該造林技術具有實施成本低、操作簡單、存活率高以及見效快等諸多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分生造林常用的種植方式主要有插條造林、插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蘗造林以及地下莖造林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種植地的自然環境和種植要求,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同時,分生造林對種植地的土壤和環境具有較高要求,種植前需要進行系統全面的調查,確保土壤具有足夠的水分和營養,進而為分生造林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基礎。在選擇進行分生造林的樹木品種時,要進行系統全面考慮,優先選用存活率高、繁殖能力強以及分布范圍廣的母樹,如楊樹、棗樹、刺槐以及竹子等[3],進而為分生造林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幼苗期是樹木生長的關鍵時期,對樹木的未來生長發育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要充分重視樹木幼苗期的管理工作。由于處于幼苗期的樹木生命力相對較弱,對于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較差,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培育和保護工作,為幼苗創造優良的生長環境。首先,土壤是幼苗生長的基礎,要加強對土壤的管理力度,確保松土、灌溉以及除草等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進而確保土壤能夠始終處于良好的生長狀態;其次,要對幼苗的整個生長過程進行系統全面的控制管理,如結合幼苗的生長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抑制調節、平茬、間苗以及修剪等工作,進而為幼苗順利生長發育提供保障[4]。
退耕還林是指對于易發生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耕地,結合當地耕地作物的種植情況進行有計劃的停止耕種,并在耕地上進行相應的植樹造林活動,進而逐漸恢復耕地上的樹木植被,提高土壤涵養水源的能力,避免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在實際退耕還林過程中,由于種植地土壤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較差,在進行樹種選擇過程中要予以充分考慮,優先選用適應能力強的樹種,確保退耕還林順利實施。
所謂封山育林,就是利用森林自身的更新能力,對適宜的山區通過人工輔助手段與封禁,禁止一切人為破壞活動,恢復森林植被的一種育林方式。這是一種傳統的植樹造林方法。封山育林通常用于山區,根據當地森林的砍伐情況定期進行封山育林,嚴禁各種墾荒、放牧以及砍柴等[5]各種對森林植被具有一定破壞作用的行為,進而有效保護樹木植被免受破壞,為樹木植被提供寶貴的生長時間,確保其能夠及時恢復至良好狀態。
森林資源的經營管護要從整體角度看,自上而下地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完善各地區有關林業的法律法規,為各項森林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政府要結合當地森林植被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當地特色的森林管護措施,同時采取有效的監督措施,確保各項管護措施能夠順利實施。對于違反森林管護要求的行為,要立即予以制止,并督促相關責任人進行整改,直至其嚴格按照森林管護措施的要求對森林進行保護。同時,要在公眾中大力宣傳森林的重要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公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森林的保護工作中,進而不斷壯大森林的保護隊伍,從而為各項森林管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保障。
森林對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要大力開展各種植樹造林活動,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為了確保植樹造林質量,要結合當地的種植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植樹造林技術和管護措施,為森林植被的生長發育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