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憲
(銅仁市林業局,貴州 銅仁 554300)
油茶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油茶的食用價值較高,近年來隨著保健行業與綠色食品的不斷發展,油茶更加受到消費市場的歡迎。目前,我國油茶的種植區域廣泛,通過科學種植與培育,能實現油茶產量的翻倍增加,也能提高生產效益。
苗種質量對于油茶的生長情況及產量影響極大,選擇優質苗種十分關鍵。在苗種的選擇上,目前農戶可以到正規渠道購買,購買時需要查看和驗證油茶苗種是否具有“四證一簽”良木證明。而且選擇優質苗種時,應保證油茶苗種通過省級及以上林木審定,保證其質量佳,抗性較強[1]。此外,在挑選苗種時,應充分考慮種植區域的自然條件和常見災害,提前對種植區域的土壤條件進行分析,盡可能挑選符合當地自然環境的油茶苗種,以實現高質量種植,降低損耗。
土壤環境對于作物的生長情況和產量有較大的影響,油茶對于土壤的要求較低,在一般環境中都可以生存。但是,要想促進油茶快速生長,提高油茶的產量,則需要盡可能選擇肥沃的土地,一般以微酸性土壤為最佳,微酸性土壤適合油茶生長,土層應含有充足的腐殖質,保證種植區域保水排水性較好,避免發生干旱與洪澇災害。同時,選擇的種植區域地勢應較為平坦開闊,讓油茶能充分吸收光照和養分,且便于人工管理。在地勢的選擇上,應以避風、向陽地段為主,可給予油茶更好的生長環境。
科學進行種植需要考慮種植區域的自然環境,根據油茶生長情況選擇不同的種植方式,需要注意不同種植方式的種植時機、注意事項均有所不同,需要充分考慮幼苗的脆弱性,根據種植需求來合理選擇種植方式,以下是3種常用的油茶種植方式。
1.3.1 植樹。植樹是指將油茶幼苗從室內育苗圃中移植到油茶種植區域的過程,育苗又分為嫁接苗、實生苗、扦插苗等[2]。在育苗圃的油茶幼苗一般成活率較高,根系生長繁茂,抗自然災害能力也較強,選擇植樹種植方式可以加快幼苗的生長,減少損耗,提高效益。但是在移植過程中,需要保證移植階段天氣陰涼,以陰雨天為最佳,或雨后進行移栽,這樣的天氣土壤較為濕潤,保水程度較好,有利于苗種吸收養分。切忌在干旱、炎熱及冰凍天氣進行移植,土質過于干燥和濕潤都可能造成幼苗死亡,從而帶來經濟負效益。
1.3.2 直播。直播是直接播種種子的種植方式,一般不適合用于油茶的種植。但是,在林地區域及溫潤天氣條件下,直播方式能有效減少人工成本,減少運輸及前期培育的費用,較為適合大面積林區應用。直播種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幼苗的適應性較差,出苗后的惡劣天氣會影響油茶的生長,且容易遭到老鼠的破壞,造成苗種的死亡和損毀。而有的油茶幼苗在死亡后,苗根可能在秋季或第2年重新發芽,長成沒有主干的從生樹,也不利于實現油茶高產。因此,直播方式需要關注苗種的成活率,一般可在冬季進行播種,春季發芽,避免引來老鼠,提高幼苗的抗風險能力,同時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1.3.3 大枝扦插。大枝扦插是指選擇生長較為良好的母樹,在樹冠上部外圍剪下一年生的油茶枝條,在下部剪成斜口,并用比插條粗一些的木棍插入扦插床,約5 cm,將插條插入,用手壓實、噴水,可以覆蓋薄膜提高保溫性。大枝扦插在培育油茶方面有較為突出的優勢,主要表現為縮短生長期、提高結果率[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枝扦插對于土壤環境的要求較高,在扦插之前需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地進行翻挖,填平坑洼區域。扦插完成后可以開展混合種植,以林木和糧食作物間隔種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充足的肥料能讓油茶幼苗生長得更快,但過量的肥料也會造成幼苗枯死,故而在施肥管理中需要采用科學思想,合理使用肥料,科學進行種植。油茶幼苗所需氮肥居多,而當油茶進入生產期時,所需肥料以鉀肥和磷肥為主,以促進油茶結果[4]。農家有機肥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可以與其他肥料進行混合使用,提高施肥效果。另外,需要注意施肥的過程中需要翻整土地,注意深翻,以改善種植區域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通氣性和通水性,給予油茶根部更好的生長空間,強化肥料的吸收效果。
土地管理的目的在于給予油茶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這也是中后期維護的主要內容,在油茶土地管理工作中,應讓土地進行自然風化,冬季對整個油茶種植區域進行翻挖,去除油茶種植區的石塊、雜草、垃圾等,同時檢查土壤情況。一般油茶的土地管理為每年1次,除草為每年2次,盡可能避免采用化學除草方式,減少對于油茶的負面影響。在翻土過程中,讓雜草進行自然腐化,可以達到養地的效果,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給予油茶更好的土壤環境。
油茶在幼苗時期相對較為脆弱,抵御災害的能力較差,且在移植或溫差過大的條件下容易影響其生長發育,甚至會導致油茶幼苗死亡,帶來經濟損失。在種植油茶的過程中,需要加大對于幼苗撫育的重視力度,應定期進行松土、去除雜草、合理施肥等,注重觀察環境變化,觀測幼苗生長情況,采用覆膜保溫等方式來提高其存活率。此外,還需要進行修剪,通常油茶幼苗需要修剪分枝3次左右,科學修剪可集中養分、修正交叉枝和密生枝、整體定型,提高養分的利用效果,從而提高油茶產量。
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油茶種植的各個環節,病蟲害會導致油茶葉片脫落、主干枯萎,甚至會造成油茶大面積死亡。不同地區油茶種植所需關注的病蟲害有些許不同,但易出現的病蟲害主要為金龜子、天牛及蛀莖蟲等[5]。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用藥,謹慎配制,規范使用化學藥劑。此外,還需要加強施肥,給予油茶充足的營養,提高油茶自身的抗災害能力,從而抵御病蟲害。另外,還可以引入病蟲害天敵,達到無污染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也能有效避免化學藥劑對油茶帶來損害。
土地資源影響著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和規模,農作物的適應能力也限制了土壤的選擇。經過改良和培育,油茶不僅產量高,且適應能力較強,能在相對貧瘠的土地上進行播種,甚至在荒山野嶺中通過良好管理也能有所收獲,降低對土壤的要求,同時還可以改善土質,有較為良好的種植價值。另外,油茶與其他糧油作物在資源占用方面不存在沖突,可以與油菜、大豆等同時種植,以有效節約土地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油茶種植前期耗時較長,第3年才能開花,第4年才能結果,結果初期油茶產量較低。第1年結果需要掛果,不采摘,第2年產量明顯提高,此后長達15年都屬于油茶生產期,產量急劇增加。與油菜相比,油茶的結果量是油茶籽的4倍左右,1 hm2產量比油茶多4 000 kg以上,產量較高且穩定性較強。在正常情況下,油茶產量受影響程度較小,經濟效益持續性較強,油茶種植初期可以與其他經濟作物套種,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穩定的產量也將有助于提升農戶的經濟水平。
隨著我國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國民對于油的選擇有了更高的要求,食用茶油富含多種元素,符合當前健康飲食的市場追求,消費需求量較大。而且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油茶的生產、銷售更加便利,也使得油茶的需求量越來越高。目前,油茶的價格是菜籽油的3倍,是豆油的5倍,一般茶油價格在40~50元/kg,其價格優勢明顯,波動較小,大品牌和精美包裝的茶油價格更高。此外,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將油茶制成涼拌油、蛋黃醬等食品,拓展了油茶的應用范圍,追求口感和味道上的豐富變化,適合不同層次的餐飲、食品制作,也受到了諸多食品商家的歡迎。
油茶的投資成本相較于其他油料作物更低,前期對于油茶的投資主要在購買苗種上,后期的投資成本主要是人工費用和肥料、農藥費用方面,都是基本的投資費用,成本較小,便于管理,長遠收益明顯大于短期的投資。1 hm2土地能種植油茶約2 000株,人工成本約為200元,肥料、農藥費用約在200元。通過前期科學的種植與管理,在后期抗干旱等自然災害上的損耗相對較低,投入的成本有限,第3年到了油茶的生產期后,則不需要額外的投資,總體的投資成本較低。此外,油茶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較強,目前油茶的消費市場前景良好,需求量大,各項補貼優惠多,風險較低,種植效益良好。
為了提高油茶的產量,需要從苗種的選擇、土地管理、施肥管理、種植技術選擇、病蟲害管理等多個環節加強管理。目前,油茶的市場發展前景良好,市場需求量大,價格優勢明顯,通過技術的不斷規范和創新能帶動油茶產業更好地發展,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