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微微 李 錚 李 俠
(1.太和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安徽 太和 236600;2.太和縣農機化技術學校,安徽 太和 236600)
農業經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農機技術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分析目前的農業機械設備狀況和技術情況可知,多數農業機械設備老舊且落后,已經不能適應農業的發展形勢和發展需求。因此,只有有效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業經濟隨之發展并受到了一定關注。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農機技術得不到優化,農業機械設備的數量較少,現有的農機機械設備存在落后老舊和老化的問題,地方對于農業產業的經濟投入不夠,都會影響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機技術水平不高,加上有的農機是由人工進行操作的,不具備信息化和智能化特點[1]。此外,我國大部分區域的農機技術跟不上市場中先進技術的發展趨勢,導致農機產品不能適應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這些問題得不到優化解決,就會直接影響農機技術在農業產業中的推廣應用,同時阻礙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務必要將農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智能化發展[2]。
物聯網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分析技術,可以針對農業生產中的信息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如農田的溫度和濕度等。物聯網可以將農業中的各項信息數據與實物聯系起來,然后根據情況來搭建相應的管理網絡,接著使用電子設備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監測和控制。其中,蔬菜大棚中的溫度監測控制就是有效利用現代的信息設備來對溫度傳感器進行控制,然后進行蔬菜大棚的溫度調整和濕度調整,以確保蔬菜健康生長[3]。
在農業灌溉和施肥中也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在農田灌溉環節,建立相應的農田自動灌溉系統。農田自動灌溉系統主要由水分傳感器、灌溉網絡及控制器組成。土壤的水分傳感器可以對農田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參數進行監測,如果農田土壤存在缺水情況,水分傳感器可以及時地將信息反饋到中央處理器,以實現農田的自動灌溉[4]。農田的施肥工作中,也經常利用信息技術。信息化系統可以對土壤養分情況進行監測,并結合土壤情況、農作物的種植特性和生長要求來使用肥料,使施肥具有針對性,使農作物可以正常生長,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我國農業科研機構每年都要進行植物產量的分析工作。植物產量的分析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傳統模式中的分析要動用大批人力,才能使分析數據具有準確性。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有效使用現代設備來進行植物產量的分析工作,使得分析數據結果更具準確性和精確性,不僅減少了人力,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成本的合理控制。
農業生產過程中,為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務必要增強相關農業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和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意識。與農業經濟相關的各個階層、部門及農業人員都要全面認識和了解農機技術推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力度,并將信息化技術作為基礎,把科學的理念和現代農業生產相結合。同時,相關部門的領導人和指導人要加強管理和引導,使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機技術推廣中具有實效性。
農業產業的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對農業人員展開農機技術的系統培訓。相關的農業企業家和個體農戶也需要學習信息技術,并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有效利用農機設備,以提高農業生產的信息化水平。
農機技術的推廣需要資金的支持,政府也需要制定和出臺相關的保障措施,使農業生產得以穩固發展。此外,農業科研部門也要對農業信息技術進行有效優化。各地相關部門要重視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資源的整合,建立農業生產的相關管理體系,以實現農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將現代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是我國農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各地相關部門應對此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實現我國農業生產穩固發展,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