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月21日文章,原題:澳大利亞煤炭清關延長與澳中爭執有關交易商和分析人士稱,中國最大的港口運營者之一限制澳大利亞煤炭進關,而向中國其他港口的煤炭出口也面臨長達45天清關延長。有煤炭交易商稱,大連港集團限制澳煤炭進口,該集團負責中國北方五大港口。此舉讓人擔心,北京可能利用澳最有價值的出口——煤炭和鐵礦石——作為政治武器,報復澳大利亞和其他西方國家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參與5G合同競標。北京也不滿莫里森政府在網絡安全威脅上的態度。
周四被問及時,中國外交部沒有否認。一名發言人表示,中國的海關根據法律法規,對進口煤炭的安全進行風險監測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檢驗和檢測措施,這是完全正常的。澳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周四表示,本周他與澳礦業協會討論過此事。他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是澳大利亞的可貴伙伴,我們相信對彼此的自貿承諾會繼續得到履行。”
有分析人士說,蒙古國、俄羅斯和印尼的對華煤炭進口沒有變化。觀察人士對中國減少進口澳煤炭是由于外交緊張還是為提高國內價格的看法不一。有中國媒體說,清關延長是北京對澳大利亞不滿的又一跡象。若中國真的實行限制,對澳煤炭業將是最新打擊。還有分析人士說,目前的限制是為提高國內煤炭價格,并非打斷澳對華出口。
盡管如此,相比之前,本周中國媒體的新一輪評論對澳批評更加嚴厲。有媒體說,莫里森本周暗示北京是澳議會網絡遭攻擊的幕后黑手做法“不負責任”。中國對澳投資下降是澳限制中國投資的“冷戰思維”的結果。數字顯示去年批準的投資中,美國超過中國成為澳最大外國投資者。
過去6個月,北京對澳的官方表態一直是積極的。但基金經理們警告稱,與中國的外交爭端威脅大宗商品出口,是澳最大的經濟風險。一名大宗商品分析師警告,若清關進一步延長,交易商會對澳煤炭失去信心。但他也表示,目前中國正設法提高國內煤炭價格,清關延長不應單單歸因于外交緊張。
華東師范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說:“我不認為延長有什么政治動機。中國沒有操縱貿易來施加政治壓力。但外交關系停滯兩年,一再發生的反華事件帶來不好的影響。”必和必拓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麥肯齊表示,在規劃和調節進口與國產方面,中國是有些事發生。但眼下,這同中國與包括澳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較高層關系問題沒有關系。▲
(作者邁克爾·史密斯,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