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晴, 孫瀚冰, 靳廉潔, 畢珊珊, 劉長儉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 北京 100028)
黨的十九大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制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指出要加強水運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建設交通強國、貿易強國,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發展現代化航運服務業是推動我國水運業優化服務供給、加快轉型升級和培育新動能的客觀要求,是支撐我國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運中心、打造我國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當前,國內外針對航運服務產業選擇的理論和方法尚未成熟,部分城市在推進航運服務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目標不明確、方向不清晰的問題,在產業選擇中有不考慮自身發展基礎,盲目追求“大而全”“人有我有”的趨勢。因此,有必要構建更為客觀、精準的航運服務產業選擇方法,支撐各個城市形成個性化的航運服務產業發展思路,推進招商引資工作,進而支撐我國主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各自形成符合本地特點、各具特色的航運服務產業體系。
關于航運服務業的內涵和分類,國內外研究尚未形成共識。國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海事服務產業集群[1],鄒莉[2]、金嘉晨等[3]、高志軍等[4]將航運服務業劃分為航運主業、航運服務業和航運延伸服務等類別。本研究基于我國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內涵和特點,將航運服務業劃分為基礎港航物流服務、航運代理、船舶管理、航運交易、航運金融、海事法律、智力服務、航運文化及郵船經濟等9類產業,細分產業主要包括34類,見表1。本研究主要針對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共29類,其中,口岸查驗、拖船引航、打撈救助、船舶登記及檢驗、行業組織等服務不在本研究范圍內。
目前,國內外關于航運服務產業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體系的內涵和分類,對于航運服務業產業選擇的方法研究尚未成熟。本研究構建航運服務產業選擇“市場需求—發展條件”矩陣模型,為航運服務業產業選擇提供分析依據。
1.2.1產業選擇標準
航運服務業涉及的相關產業眾多、行業主體類型復雜,各類產業發展特點各異,需要以航運服務業整體發展要求和發展方向為導向,立足產業鏈特點,統籌考慮各環節在產業鏈上的價值和上下游關聯產業,構建產業選擇標準。基于上述考慮,航運服務業的產業選擇標準應重點考慮:
(1) 符合新時代港口航運發展的需求特征,是區域物流服務鏈中的缺失環節和空白領域,是緩解、解決區域航運服務業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關鍵;
(2) 本地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顯著比較優勢的產業;
(3) 符合本城市現代服務業產業發展方向,符合港口航運“互聯網+”、新技術發展趨勢,具有廣闊市場空間的新興產業。
1.2.2產業選擇步驟
(1) 對產業發展市場需求進行評價,從供需兩個角度分析本地市場需求的增長空間,以及本地市場需求是否有較大的空間尚未被滿足(或由其他城市承擔);
(2) 對產業發展條件進行評價,分析相關產業在本地的發展基礎、配套政策以及相關城市配套條件;
(3) 前兩步的分析結論對產業進行劃分,對不同類別的產業設置提供不同的發展思路。
1.2.3產業選擇評價指標
選取產業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條件”作為評價指標,采取專家打分法,進行多輪匿名打分,并對專家意見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形成評價結果。
(1) “市場需求”指標的打分重點是考慮該產業在本區域市場的需求對象規模、服務是否已被充分滿足以及未來需求空間的發展趨勢;
(2) “發展條件”指標的打分重點是考慮該產業在本地的發展基礎、配套產業發展情況以及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等產業發展條件。
由于航運服務業各類產業的服務對象、所需的發展條件各不相同,將29類產業(剔除政府提供的服務功能)劃分為三大類別,分別梳理各類航運服務業的主要市場需求對象和所需發展條件,為專家打分提供參考依據,見表2。
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天津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等“一基地三區”的戰略定位。立足新的發展要求,天津應基于港口航運發展特點和城市發展基礎,研究并選擇出適合天津發展的現代化航運服務產業類別,構建與天津現代化大都市地位、港口規模相適應的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體系,以推動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此背景下,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承擔《天津航運服務資源集聚區發展規劃》研究[5],對航運服務產業選擇模型進行實踐和應用。

表2 產業選擇指標評價參考依據
2.1.1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天津航運服務業已初步形成要素齊全、產業鏈基本完整的體系。港航實體運輸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航運金融發展水平國內領先,全市融資租賃資產總額占全國近1/4,開展的融資租賃業務占全國90%以上份額,船舶交易所、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天津分會等相繼成立,初步形成小白樓、東疆、于家堡、北疆南疆、航空物流區等航運服務集聚區。
2.1.2存在問題
與上海等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相比,天津現代航運服務資源集聚規模、水平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
(1) 缺乏產業鏈龍頭企業。目前全市納稅前2 000家的大型企業中,航運服務企業僅49家,缺乏中遠海運、中外運等企業;
(2) 產業鏈主要集中于下游附加值較低的基礎服務領域,有待延伸優化,海商律所、航運互聯網平臺、航運相關組織和功能性機構等相對較少,行業影響力不足;
(3) 區域輻射不足,目前京津冀和北方地區的航運金融、航運保險、配套服務等服務需求主要由北京承擔。
2.1.3發展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將進一步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周邊轉移,有助于天津承接商貿、金融、法律及物流等功能的轉移。天津著力打造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示范區,將進一步推動航運、金融領域的開放發展和制度創新。天津建設自由貿易示范區和積極爭取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天津探索營造高度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科學技術在航運物流行業的加快應用,將為傳統的港口裝卸、航運物流、航運金融產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2.1.4面臨挑戰
天津在拓展高端航運服務業方面受制于我國的法律體系、語言環境等因素,在全球航運領域缺乏話語權。[6]天津的金融、人才、行業政策等發展環境與上海等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對于發展航運服務業造成了一定的制約。此外,隨著航運要素逐步向亞洲轉移,新加坡、釜山、香港等航運中心紛紛加快搶占航運服務業市場,環渤海區域的大連、青島也提出加快發展航運服務業,給天津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
基于對天津航運服務業發展基礎和外部環境的分析,邀請5位專家對天津29類航運服務業進行“市場需求”和“發展條件”各項指標打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對數據二次處理后,結果見表3。
根據對天津主要航運服務業開展的專家打分結果,并結合相關指標分析,其中市場需求評價重點參考天津港口吞吐量、到港船舶規模、本地航運服務企業數量和規模等數據,發展條件評價重點參考天津港口基礎設施能力、天津市商貿產業發展規模、綜合營商環境指標、人才和科技創新指標等數據,形成天津航運服務業的產業選擇分布見圖1。將29類產業根據市場需求和發展條件的打分結果劃分為4個項限,選取第一項限的17個產業,即市場需求較大、發展條件較好,并充分考慮未來科技創新、政策創新等可能帶來新的發展空間的產業,作為未來天津航運服務業重點發展、著力集聚的產業類別。

表3 天津航運服務產業選擇的評價結果 分

圖1 天津航運服務業重點發展的產業選擇
根據各類重點產業的發展基礎和市場需求特點,對17類重點發展的產業做進一步劃分,形成各類產業的發展思路見圖2。

圖2 重點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思路
以融資租賃為代表的航運金融已成為天津服務業的一張名片,隨著京津冀和廣大腹地的國際化程度加深,腹地對外貿易、運輸、投資等的融資需求、保險需求、結算需求將大幅增長,服務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點。
對于這類發展條件突出、市場需求較大的產業,采取“強項做強”的發展思路,擴大產業的輻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應以點帶面,形成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兩個拳頭產業,以此引領并推動其他航運金融產業的發展,逐步構建完備的服務產業鏈、高效的區域航運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天津作為京津冀地區和華北、西北地區最近出海口,擁有最廣闊的陸向腹地和發展潛力,這是天津航運服務業發展最為突出的基礎優勢。未來隨著經濟轉型帶來的腹地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不斷升級,將帶來物流服務集成化、便捷性、個性化要求的升級。
對于這類發展條件突出,但市場需求較為穩定的產業,采取“優勢做優”的發展思路,側重產業更新升級、提質增效。應加快推進保稅和專業物流發展,提升冷鏈物資、商品汽車、汽車零部件等第三方物流服務發展水平,推進專業化物流中心建設。
天津在大宗商品交易、郵船旅游、航運文化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初步具備一定發展條件但尚未形成規模優勢的產業,應采取“培育新要素”的發展思路,側重產業孵化。
1) 大宗商品交易:通過構建統一的平臺,鞏固商品汽車、進口葡萄酒、冷鏈產品等特色商品交易業務,適時拓展鋼材、木材、機械電器、礦石等腹地需求旺盛的商品交易業務。
2) 郵船旅游:依托京津冀地區客源市場和便捷的“海鐵空”綜合交通網絡,積極設計和開發“郵船+京津冀休閑游”等內涵豐富、主題鮮明的郵船旅游產品。
3)航運文化:依托南京路和周邊地區,打造天津“航運一條街”,積極舉辦高水平的特色航運論壇,發展航運、物流、海事、船舶和游艇等相關會展產業。
目前,天津的智力服務、航運法律服務產業初步具備一定的發展條件,市場前景較為穩定,可考慮進行深度挖掘,形成在某些細分市場中的特有競爭力。
1) 航運智力服務方面,應擴大咨詢服務主體,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航運咨詢企業和機構,引導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校和社會性服務機構參與航運咨詢服務體系建設。
2) 航運法律服務方面,應依托天津海事法院、海事仲裁中心、理算和法律服務中心、海事調解中心等機構,完善航運司法服務,培育擴大海事律師、會計師、保險公估從業人員隊伍。
隨著我國深入實施交通強國戰略,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促進港口高質量發展,各地在推進航運服務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精準定位、因地制宜、構建特色、形成集群。基于“市場需求—發展條件”矩陣模型的航運服務產業選擇方法有助于港口城市結合自身特點,客觀、精準地定位航運服務產業重點類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針對各類產業特點的發展思路。本文提出的產業選擇指標評價參考依據可為專家在對主要產業市場需求和發展條件的評價打分過程中提供參考,其內容可結合各地航運產業特點進行調整和進一步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