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2月24日文章,原題:我學會愛上我的雀斑。經(jīng)過本周的社交媒體爭論后,中國也將愛上它嗎? 公開展示雀斑真的會被視為玷污國家形象的可恥行為嗎?直到近來西班牙某品牌因讓一位臉上有雀斑的模特展示全新彩妝系列而在中國引發(fā)大范圍爭論前,我從未認為這有什么問題。
一些社交媒體用戶怒批該零售商“丑化”中國女性,其他人指責該品牌歪曲亞洲人形象——甚至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那些被激怒的人或許堅信雀斑、小眼睛和深色皮膚不好看,白皙無斑的皮膚通常被視為與優(yōu)雅、純凈甚至健康有關(guān)——這種觀念在中國并不罕見。
那么,中國人為何對西方如何看待自己如此敏感?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中國人曾被描述為“東亞病夫”。盡管這種說法最初被用于描寫墮落腐化且搖搖欲墜的清朝,但很快被解讀為西方對中國人體格的歧視性描述。對這種描述的痛恨使中國人對西方人如何描述自己變得極其敏感。
對中國這樣一個極具民族多樣性的國家來說,這種狹隘定義顯得尤其怪異。例如云南獨龍族更喜歡黑皮膚甚至“面部刺青”。可喜的是,中國對美的嚴格定義正在緩慢放寬。例如,去年一位在電視演唱比賽中脫穎而出的王菊即是個中跡象之一,她既不白也不高,但她的表現(xiàn)贏得全國觀眾喜愛,從而證明其獨立、自信并成為許多人眼中的“美女”。
只有經(jīng)過公開討論才能帶來變化,這是我們正從上述“雀斑事件”看到的積極變化。在引發(fā)最初的一邊倒反對后,越來越包容的觀點正在中國網(wǎng)民中出現(xiàn)。許多人認為“事件”中的女模特勇敢、自信地展示天生容貌。
但愿上述“事件”及其引發(fā)的爭論有助于改變一些中國人對雀斑的看法,但愿更多中國女性學會愛自己,無論她們是否符合所謂的傳統(tǒng)審美標準。▲(作者卡洛琳·汗,崔曉冬譯)
環(huán)球時報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