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到丁薇的時候,她正在為馬上開始的巡演彩排,這是她去年發布新專輯《松綁》后,迎來的第一輪巡演。2015年,丁薇簽約英國獨立音樂品牌。久未露面的她,在發布了一首單曲之后,邀請了國際頂尖樂手做了兩場小型音樂會,為專輯預熱。再次出現,丁薇的名字前多了一個前綴——獨立音樂人。其實獨立音樂人這事,九十年代就有,那時候叫自費歌手,就是花錢去請別人幫你做專輯。現在的獨立音樂人可能是為了省錢,什么事都是自己干。比如說,吉他自己彈,編曲自己來,錄音也是自己錄,所以所謂的獨立音樂人,是你獨立出資、獨立出品,然后很多的工作是你一個人完成的。“我也算是上世紀出道的歌手了,我曾經經歷過短暫的輝煌,也經歷了這么長時間的低谷,現在作為獨立音樂人,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丁薇調侃自己是上世紀出道的歌手。“上世紀”的丁薇,從小學二胡,199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23歲便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她創作了《女孩兒與四重奏》、《冬天來了》、《我不在》等等作品,風格獨特,拓寬了當時華語流行音樂的邊界。在90年代紅紅火火的中國樂壇,丁薇一度是最受關注的創作歌手。有媒體形容丁薇是“低溫”性格。冷靜,獨立。從7歲開始,丁薇每天都要在父親的監督下學習二胡,無論春夏秋冬,每天上學前要練一個小時,放學后練到睡覺。丁薇10歲考到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便開始了寄宿生活。過早獨立,讓丁薇很小就有了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
“我就是這樣的人,不會被很多的公眾意識、人群意識這種東西綁架。比如我剛30歲的時候,我男朋友從意大利回來。他對我說,丁薇,你怎么還穿著一雙球鞋,你都30多歲了。我說30多歲就不能穿球鞋了嗎?我告訴你,我要穿到60歲的。”
很多人都會覺得,丁薇你要發專輯,要搞巡演,現在音樂大環境這么不景氣,你為什么還要這么做呢?“這是我的作品,我既然想讓別人聽,就一定要提供一個載體讓別人聽。”為了新專輯,丁薇和制作人林朝陽請到了三位英國最負盛名的錄音師做混音工作。專輯制作周期長達十年。他們還自費花重金請國際頂尖樂手,配備頂級設備演出。對于獨立音樂人來說,丁薇這張新專輯,有點任性,有點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