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四川音樂學院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要“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后簡稱《標準》),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要求每年每個年級的學生都要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上報數據,以此監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從中足以說明國家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程度。
學生對體質測試的認知與態度決定了其測試成績的好壞,因此,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認知與態度的調查具有非常高的現實意義。
以四川音樂學院2015—2018級學生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校圖書館和電子專業期刊網廣泛查閱和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整理,為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針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知與態度相關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并向學生共發放調查試卷560份,回收問卷458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02份,有效率為87.8%。
3.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是學校體育工作重要的一環,做好體質健康測試工作能有效促進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增強學生體質,進而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1]。然而藝術院校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知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知道體質測試過關是順利畢業的必要條件,從意識形態上對體質測試不夠重視,在測試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行為也讓人不太滿意、心態上對成績好壞無所謂、得過且過、存在一定的應付心理。測試結果的反映與真實水平存在信息不一致的情況,從而導致最終測試目的不能有效實現,《標準》不能落到實處。
文章從不同維度,對藝術院校458名學生進行了體質測試認知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問卷結果表明,被調查的大學生有 89.7%對體質健康測試的意義和目的認識不清,不夠理解或者完全不理解;對體質測試的項目構成也處于“意識模糊”階段,從行為上表現出懶散,被動接受的狀態,對體質測試成績的及格標準以及獲取成績的“計算方法”了解不清,對待測試的個人態度方面,態度積極的學生占到整個調查人群的23%,大部分學生都把體質測試當作任務來完成,積極主動性不高;對于自身的弱勢項目,認真準備的學生比例非常低,占16.8%,39.6%的學生認為及格與否無所謂,而有44.7%的學生則表示會蒙混過關;在對測試前是否會練習的調查中,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在測試前進行練習,這部分學生占到的比例為83.2%;在測試后是否會繼續加強鍛煉的學生,也僅有13.5%,其余接近90%的同學在測試以后都不會加強自身鍛煉。
整體的調查結果顯示:藝術院校大學生采取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體質健康測試,這是導致測試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沒有動機就沒有效果,因此,端正藝術院校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態度,著重激發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動機,使學生的測試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是提高體質測試成績,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重心。
國家教育部規定:凡是體質健康測試未通過的學生,在畢業時只能獲得單證,由此可見,體質測試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頒發倒逼大學生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質測試工作的時候,不僅要著重于測試數據的收集,還應該將體質測試的意義和重要性灌輸到學生的意識層面,使其首先從思想上重視體質測試項目,進而才能落實到實踐中去。

表1 藝術院校大學生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態度的調查
通過課堂以及課外不同的項目設置、多樣的教學方式、設計出形式廣泛、種類繁多,花樣翻新的運動方案,使學生從體育鍛煉中能夠體驗到比游戲和視頻更加愉悅的心理感受,從而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驅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形成自覺地有規律地鍛煉習慣。
學校體育場地給學生提供了鍛煉身體的場所,學校場地建設的越好即“場景”越好,越能夠提升學生身體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體育場地是學生進行鍛煉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也是學生認真貫徹實施《標準》的前提。保障體育場地設施齊全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和氛圍,對激發學生的鍛煉意識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