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永林
摘 要: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煤礦企業的安全投入以及先進科學經驗的學習,推動了煤礦瓦斯抽取、技術裝備的更新以及監控檢測工作的推行,但煤礦安全形勢局勢仍然處于嚴重的局勢,重大瓦斯事故的發生,暴露了許多大中型企業在瓦斯防治工作中仍然存在安全問題,同時也暴露了安全管理環節的漏洞,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違規操作的現象仍然存在。鑒于此,本文就煤礦安全技術管理的創新與實踐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煤礦 安全管理 創新
1、煤礦安全管理內容
必須明確煤礦安全管理資金使用范圍,加強對加入安全的投入,并且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安全標準為核心,建立崗位責任制,把企業安全生產控制與精細化操作管理有機結合,同時做好煤礦安全工作,實現安全與生產有機統一結合,并且貫穿到生產安全中去,為了礦井的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加強過程控制,實施精細化管理方案。為了煤礦工作的長期發展,建立了精細化管理工作室,細化責任與崗位責任制的同時,嚴格要求管理者與職工的責任,把工作做的完美的同時實行日清月結,每天嚴格檢查工作情況,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加強現場管理水平,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2、當前國內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管理層面存在的問題
(1)未充分認清進行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當前很多煤礦企業把企業進行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只視作是形象工程與樣子工程,而不認為這是基礎工程與效益工程。甚至部分企業長期認為在客觀條件的影響下,很多項目根本無法實現達標。這樣便不會長期、積極、主動地進行安全質量標準建設,未充分認清進行煤礦安全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未真正把煤礦安全標準化建設視作是夯實企業基礎安全、提升企業生產保障能力的重要舉措。(2)在企業中實施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時,執行不嚴、不細,很多具體措施都無法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究其原因仍主要是相關管理人員及職工的思想認識不足,缺乏較強的執行力,隊伍素質不達標,無法系統、科學、超前地進行安全標準化管理,不能深入追究具體責任所致。(3)過于依賴客觀因素,一味夸大日常生產作業中存在的困難。如很多煤礦企業過分地強調部分客觀因素,如地質條件復雜、作業人員不足、所用設備陳舊落后等,想借助各種客觀理由來對實際作業中的馬虎大意、不作為進行敷衍。
2.2、技術層面存在的問題
(1)只重視生產、不重視安全,在未充分考慮安全條件的情況下,一邊進行生產,一邊搞建設,時常打著技改的旗號進行假技改、真生產,長此以往,易導致企業技術改造工作與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發展緩慢,長期止步不前。(2)企業發展迅速,而企業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如當前很多礦井所用的一線人員大多文化基礎差,這部分人員接受教育少,自身素質相對偏低,同時也不易快速接受新生事物,在新時代很難適應煤礦企業的長期健康快速發展。(3)歷史欠賬多,投入不足現象。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煤炭經濟形勢迅速好轉,但由于歷史欠賬過多,以致很多煤礦企業仍表現出明顯的資金短缺現象,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這也會嚴重制約煤礦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迅速發展。
3、創新安全管理的策略與實踐
3.1、實施金字塔安全系統管理法,奠定安全工作的根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礦井安全形勢的變化,安全管理難度不斷加大,而原有的六大體系抓安全的模式已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現實狀況,其弊端隨時間發展愈現增大。1998年開始,王莊煤礦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創立了“金字塔安全系統管理法”,即:自上而下層層分解安全目標,落實安全責任,自下而上逐級倒掛鉤連帶責任考核管理辦法,使安全行為規范和行為監督由“二維平面管理”向“三維立體管理”方面上升,并自上而下層層落實了八項責任,使壓力逐級傳遞,保證了各個層次有任務和責任,人人頭上有壓力。
3.2、優化建設煤礦安全生產各大系統
在建設煤礦一系列的各類系統當中,應根據煤炭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的全面要求,確保一系列系統具備相應的富余之處,在增加所有安全系統穩定性的基礎上,全面合理地匹配優化供電系統、排水系統、通風系統、運輸系統,在比較特殊的生產狀況或突發情況之下,要使煤炭生產企業整體系統的功能應用水平實現安全保障的全面要求,建構安全防患、應急管理體系。在全面管理安全保障機制中,凸顯煤礦井下作業者的自主保護的全面功能,根據災后事故的應急救援以及應急處理建構全面性、系統化的處理模式。另外,針對煤礦井下各類系統,包括監測監控、緊急避險、人員定位等“六大系統”來講,應實現管理的綜合優化,做好建設基礎設施的工作,以及日常的檢查、維護、測試工作,保證功能的可靠性以及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在全面安全管理的工作需求當中實現綜合性管理和系統控制模式的形成,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如此一來,各級管理人員才可以更加理想地管理和控制采掘布置、供電模式、巷道設計、通風管理、應急救援等一系列的工作,這也非常有利于系統整體多樣性結構的互相配合、整體提高,以及在實際執行的時候以煤炭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因素作為核心建構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從而實現對安全管理的有效推動作用。
結束語
目前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還存在多種問題,煤礦在進行安全管理過程中,在供求中存在緊缺性,在企業利益的驅使下,企業所獲得的利益以及煤礦安全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所以必須采取創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手段,才能將管理創新、文化創新以及科技創新全面發展,將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共同提升。同時做好內部機制創新工作,不但做好技術管理的創新,同時保證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在依靠科學進步的同時,做好優化生產配置工作,加大科技進步的同時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周俊,張志剛.煤礦安全專業化技術服務新模式構建及示范[J].礦業安全與環保,2018,45(01):52-56.
[2] 劉天威.系統工程在煤礦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農家參謀,2018(01):250.
[3] 翟雪琪.煤礦生產物流系統安全資源逆優化配置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7.
[4] 唐云光.淺談提升煤礦安全監管力度的有效方法[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