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農村休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更是增強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農村休閑文化建設遇到了發展中的困境,如何面對發展困境,本文從幾個方面做了簡析。
關鍵詞:農村休閑文化 文化軟實力 發展困境 簡析
一、農村社區休閑文化的現狀與困境
1、農村社區休閑文化的現狀
農村休閑文化是指農民在農業生產勞動之余以獲得身心的放松以及精神的愉悅為目的的一種生活方式。在生產力水平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休閑更多的是統治階級的特權,廣大勞動人民每日辛苦勞作尚不能養家糊口,休閑更是他們享受不起的奢侈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休閑文化的興起和農村生產方式的改變,農民閑暇時間逐漸增多,休閑文化也開始在農村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2、農村社區休閑文化的困境
農村基層休閑文化內容不夠積極健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休閑的內容上,很多基層群眾的休閑觀念陷人了狹隘和庸俗化,將休閑等同于玩樂,以為休閑只是打牌打麻將、看電視、串親訪友、吃喝玩樂、逛街,很難將休閑同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方式聯系起來,更難看到高雅的休閑可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在農村地區休閑文化層次不高,內容不健康,玩牌打麻將成了農村基層群眾排在首位的休閑方式。時下,有些農村地區甚至流行,"3個月過年,1個月種田,8個月打牌”的說法,賭博現象十分嚴重,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形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二是在休閑的過程中,部分基層群眾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宗教觀念濃厚,封建迷信活動在有的地方還成蔓延之勢,如有病不去醫院看,而去求巫婆神漢賜“神藥”。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生意興隆,老百姓無論是在修房蓋屋、出遠門、選墓地、升學考試、外出打工或為剛出生的孩子起名,等等,都要找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測一測、算一算。占卜、算卦者門前生意興隆、門庭若市,有的竟然公開掛牌經營。同時,在有的地方各種宗教組織活動頻繁,雖然信教的人數不多,但這些信教的群眾宗教意識淡薄,對宗教了解較少,不法者趁機宣揚邪教,對其洗腦,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利于農村和諧社會氛圍的形成。
二、農村休閑文化建設的發展對策
1、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對農村休閑文化的建設投人。
鞏固和逐步擴大農村休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農村休閑文化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措施加大建設力度,使農村文化事業穩步而健康地發展。加大農村休閑文化建設的財政支出力度,將農村文化建設納人政府的財政預算,增加政府文化事業財政支出在村級的分配比重,確保文化建設資金用到實處、合理利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避免在農村休閑文化建設中大搞形式主義,切實有效地將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落到實處。同時開拓新的籌資渠道,多方面籌集農村休閑文化建設資金。地方政府應鼓勵民間資本進人農村文化市場,扶持農村文化能人創辦農村休閑文化公益事業。加強農村廣播影視設施、文藝體育設施的建設,搞好村級圖書館、文化站、休閑娛樂中心及活動中心等配套休閑設施建設。建設良好的休閑娛樂環境,增強農民休閑娛樂的積極性。
2、提升農民的自主意識
鼓勵農民自主創建文化產品,確立農民在新農村休閑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強化農民的主體性,保證農民的獨立性與自主性,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要讓他們在建設自己的家園時具有發言權和決定權,讓最廣大的農民群眾獲得接受一切文化信息的機會,進而掌握并運用文化權利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服務。農民是農村休閑文化活動的主體,廣大農民不但有創造休閑文化的積極性,而且有巨大的潛力。農民親自創造自己喜愛的休閑方式,將更有利于農村休閑文化的發展。鼓勵支持農民群眾自編自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自辦文化團體和民間劇團,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支持農民群眾自籌資金,自己組織,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興辦農民書社、個體放映隊、秧歌龍獅隊、以及書畫協會等,農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休閑娛樂,通過農民喜愛的形式和內容,必然受到農民的歡迎。農民團體投身新農村休閑文化創作,起到骨干帶頭作用,是新農村休閑文化的主角。
結 語
加強農村社區休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更是增強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
作者簡介:朱思紅,男(1976——),湖南邵陽人銅仁學院講師,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