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琴
摘 要:作為一名陜西陜南民歌傳承歌手演員,我曾經代表陜西省參加過許多比賽和表演活動,對于陜南民歌的發展也做了很多工作,為了陜南民歌更好的繼承下去,就要做好陜南民歌的保護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研究。本篇文章詳細的闡述了陜南民歌當前的發展情況,并且針對目前陜南民歌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文化生態視角 陜南民歌 保護 創新研究
一、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的發展情況
陜南民歌作為我們陜西省的傳統民俗文化,完美的結合了陜西當地的民俗和民情,有豐富的各種表演形式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極具特色并且寶貴的民族文化。文化生態的含義就是,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民族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固定的文化習俗,這種文化習俗貫穿于當地人日常生活中,陜南民歌就是一種民間的地方性藝術形式,有著很深厚的地方性的特點,這也源于陜南民歌生長的環境,陜西有著自身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陜南民歌的發展,也賦予了陜南民歌豐富多彩的內容,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民歌風格[1]。陜南民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風格有時幽默詼諧,有時委婉細膩,曲調清新脫俗,時而平緩,時而激烈,每一個陜南民歌作品都表達了陜南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和情感,是老祖先一代一代口口相傳給我們留下來的。陜南民歌作品中也有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逐,有的作品唱出了當時創造時代的貧苦勞動農民的悲苦生活,同情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有的作品也表達出了作者對社會的不公平性和殘酷性的反對,深切的表達出了廣大勞動人民對黑暗社會的厭惡。陜南民歌也不僅僅有對社會的評析,表現愛情的形式也是溫婉而纏綿的,與陜南秦嶺巴山當地的文化特色相一致。當今,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陜南民歌也增添了許多關于共產黨主題的內容,這些年來,隨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的興起,我們陜南民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要想更好的繼承和發展陜南民歌,就要切實的保護好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
二、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流行音樂給陜南民歌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挑戰
自從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發展的新時期,人們開始追求流行歌曲,有的崇尚外國的歌曲,從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歌曲,年輕的人們都喜歡通俗的并且容易聽懂的歌曲,這種社會發展狀況給陜南民歌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性,當地的政府也沒有對這個事情給予高度的重視,導致陜南民歌的聽眾越來越少,也會影響陜南民歌的傳承?,F代的流行音樂都運用新的樂器和表現形式,一些年輕一代的人們更喜歡有聽覺上沖擊的歌曲,大都喜歡流行性的音樂,覺得陜南民歌十分乏味無聊,導致學習陜南民歌的人越來越少[2]。
(二)陜南民歌本身內容上存在著傳統陳舊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流行音樂,是因為流行音樂能引起他們的共鳴,陜南民歌不被接受也是有它自身不足的原因的,有些陜南民歌的內容還是對之前社會的社會現象的反映。但是,當今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東西必然會被忽視,政府也沒有高度重視對陜南民歌文化的保護,如今的人們在了解了陜南民歌之后,并沒有心靈上的觸動,因而選擇能夠打動自己的流行歌曲。這些傳統的陜南民歌缺乏創新的意識,沒有突破原有的模式,使得陜南民歌自身價值降低,這也是導致陜南民歌聽眾減少的主要原因。
三、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保護與創新研究方法
(一)加強培養創新型的陜南民歌藝術家
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給予的知識,教學方法也十分單一,要想大量的培養創新型的陜南民歌藝術家,就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解放學生的思維和創新思想。政府投資開設培訓機構,與當地的教育機構或者音樂學院相互配合,提供多種教學的器材,增加專業演奏課程,在專業性的教學課程中,建立討論小組,彼此教學學習心得體會,最基礎的環節就是加強陜南民歌理論上的練習,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漸的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只有透徹的分析歌曲原本的內容,才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合理的課程設計,讓學者靈活的掌握陜南民歌。演奏課程應該把即興發揮作為最主要的內容,可以吸取流行音樂的經驗,借助流行音樂的鍵盤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在日常學習中,要時刻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呈現的創作作品給予鼓勵,并認真聆聽,給學生提出改進的意見[3]。
(二)加強對文化生態陜南民歌的發掘與保護
為了加強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保護與創新,政府把陜南民歌的所有影像資料整理出來,進行分類管理,以檔案的形式保存起來,并雇傭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管。政府也成立專門的資源管理機構,定期組織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順應時代發展的新的陜南民歌的魅力。另外,政府也加大收集陜南民歌相關資源的力度,為了更好的發掘和保護陜南民歌,應當從陜南民歌的價值分析出發,制定出保護政策,出臺更多政策和平臺來大力推介宣傳陜南民歌,讓陜南民歌融入到更多的媒介和文化中,成為耳熟能詳,人人傳唱的一種新的中國民歌文化。
結 語
綜上所述,要想發展陜南民歌,就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加強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保護與創新研究力度,在創新的過程中重視作品符合時代的發展,當地政府積極的組織陜南民歌的宣傳活動,對陜南民歌的繼承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要目[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6):95-96.
[2] 雷貞.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陜南民歌保護與創新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7(10):11+13.
[3] 蘇軍.審美視角下的陜南民歌與旅游生態文化發展——以陜南地區安康紫陽民歌為例[J].電影評介,2013(1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