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代接軌,把握時代脈搏。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當前人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和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了互聯網在未來我國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軍隊建設等各個領域將要發揮的重要作用。 如何在保持和發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同時,借助“互聯網+”平臺,讓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時代性與感召力。筆者認為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互聯網的發展為方向和指導,必須研究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筆者就傳統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傳統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原因
(一)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充當 “傳話筒”角色,觀念不能有效滲透
傳統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采取發文件、讀報紙、辦宣傳欄、播廣播等常規形式,通過開大會對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學習下來內容雖然寬泛但沒有重點,難抓人眼球,也存在一定的走過場現象,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思想政治工作者只充當“傳話筒”角色,認為將話傳到就好,并不真正在乎員工是否能接受思想,教育理念是否能有效滲透到工作生活中去。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聯網+”時代中難以真正起到教育引導員工的作用。
(二)停留在“你聽我說”層面 ,無法取得員工認同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采用開會作報告的形式,基本停留在“你聽我說”的被動式說教層面。教學者只顧著將內容灌輸下去,卻沒有思考什么才是能夠引起員工共鳴的話題,這讓思想政治工作對員工從根本上缺乏吸引力,往往是臺上吐沫星子亂飛,臺下埋頭看手機,無法真正調動員工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潛能,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被“互聯網+”時代的海量內容大大削減了吸引力,削弱了效果。
(三)采用“千篇一律”的說教方式,缺乏互動環節
常規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傳播效率低,受眾范圍小,方法單一,組織會議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針對性不強等不足。不思考當今時代背景下的員工感興趣的內容,而只一味墨守成規,采用以往千篇一律的說教方式,員工不僅不接受甚至產生反感、抗拒的情緒,傳統的說教方式不適合“互聯網+”時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展開。
二、“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網絡終端的普及,尤其是各類社交聊天工具的進一步開發和應用,拓寬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渠道,加快了人們信息的更迭頻率,推動了人與人之間溝通方式和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員工的思想訴求,創新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優勢,從互聯網的特點著手,在創新教育形式上動腦筋,在強化引導效果上下功夫,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員工“如影隨形”。
(一)“互聯網+”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效滲透
網絡媒體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是搞好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好新媒體途徑有利于幫助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理念滲透。當前思想政治工作者更需要積極探索創新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方式,如通過企業網站、企業OA平臺等新的宣傳載體和工作群等線上通訊方式凝聚員工,運用企業文化與員工語言,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勞模精神貫穿到企業日常的政策形勢宣傳、主題宣傳、典型宣傳、熱點引導中,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寓教于樂,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有效滲透,在潛移默化中突顯出“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二)“互聯網+”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得到認同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自媒體應運而生,它順應了人們碎片化的閱讀新習慣、娛樂化的信息新需求、人與機交流傳播的新方式,信息交互在時間與空間上實現了跨越。廣大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習慣于使用便捷的終端產品如各類新聞app、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社交類媒體關注社會問題、發表個人看法。運用網絡新媒體技術,選取員工認同的方式和內容,研究員工感興趣的話題,評論員工喜聞樂見的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內容能夠引起員工廣泛共鳴且起到積極引導的教育作用。選取身邊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跡、優秀員工介紹工作、安全生產隱患曝光、種田大戶及養殖能手談經驗、道德法治教育、意識形態教育等為題材,組織拍攝制作幾分鐘的短視頻,配上合適的音樂和解說,并利用業余時間播放,寓教于樂。
(三)“互聯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良性互動
在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對“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利用網絡交互性強的特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良性互動,緊緊抓住互聯網這個“牛鼻子”,搶抓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開展的新機遇。通過建立企業溝通交流群等將單位發展規劃意見征集、民心民意調查等不定期在通訊群中組織員工討論,通過在網絡上與員工的互動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廣大員工的心理需求,傾聽了解員工的意見和呼聲,做到“知底、知情、知心”,讓醞釀中的負面情緒及時得到疏導。通過在網上一段時間的瀏覽和關注,歸納總結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在網下采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如座談討論、專題宣講、解釋說明等“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并對網上反映的實際問題及時給予答復解決,依靠解決實際問題來化解思想認識和心理上的疑惑。對于員工的利益訴求,網上及時交流引導,網下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實現網上與網下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第一時間掌握熱點和難點問題,從員工的實際需求出發,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貼近人心。
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效滲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得到認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良性互動。 “互聯網+”已經成為了社會創新發展的核心標簽,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探索出一條符合國企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徑,才能持續國企的穩定發展,緊跟時代潮流續寫華章。
作者簡介:李峰(1972-),男,江蘇泗洪人,本科學歷,政工師,單位: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復興圩分公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