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數學課堂充滿生機主要體現在加強學生的小組交流與合作、主動探究學習、加大課內知識的廣度和教師的語言等幾方面。如何讓數學課充滿活力呢?筆者進行了初步探索,現將教學的點滴體會寫下來。
關鍵詞:合作交流 活力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新課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讓自己的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呢?我對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喜歡上數學課的占65.3﹪,覺得數學課比較死板、缺乏生氣的占46﹪,不喜歡解答難題的占37﹪,覺得數學給自己帶來成功感的占36.5﹪,覺得數學老師講課單一、沉悶的占48.7﹪。另外,我又對學生進行了“你希望數學課堂是什么樣?”的問卷調查,結果是:希望老師講課風趣幽默占44﹪,希望得到同學幫助的占25﹪,希望課內知識廣度增加的占35.6﹪。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再結合對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經過對新教材幾年的實踐教學,我膚淺認為數學課堂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讓學生敞開心扉學數學。
一、合作交流,同伴互助,展現個體活力
課堂的生命力應該是每個生命體活力的展現。通過對學生的調查與談話我了解到:沒有合作交流,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是處于自我封閉的狀態,學生缺乏信息的交換量,缺乏智慧的碰撞。在傳統的教學中也有小組討論,但常常是缺乏實效。回想我剛在數學課堂內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時機不當,不能把握討論的深淺難易程度。2.分組不科學,且隨意性大,不能做到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3.規則不明,在課堂內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有的小組兩三個人同時搶著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其他人一言不發,只是心不在焉地坐著;有的小組互相推辭,誰也不發言;有的小組借此機會閑聊、說笑或者干別的事。4.時間不足,流于形式。5.評價不全,以點帶面,發言學生總是不能代表本組意見,總是說“我認為……”“我覺得……”。實踐與總結,讓我我體會到小組合作與交流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選擇好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確定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案,也可以是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在實施的過程中,還附帶著學生的自主學習。當然,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是老師摔包袱,老師這根無形的線要時時關注著各小組的情況,解決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控制課堂節奏。
2、分組要具有合理性與科學性。
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的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3、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我總是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有時候我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并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在這一個過程中我總是關注學困生的交流情況,讓他們主動的開口說、動手做、動腦想。同時,我也非常關注有智慧火花碰撞小組的討論,要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有效的合作探究學習喚醒了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了封存的記憶,開啟了幽閉的心智,放飛了囚禁的情愫。學生在交流與感受中體會著數學的快樂,接受著來自同伴的幫助,使數學課堂呈現新、活的局面。
二、教師簡潔、規范、生動的語言使課堂充滿生機
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一堂充滿生命力的數學課,除了以上的方面外,還有就是教師語言要規范,富有感染力,生動幽默。所以我非常注重一堂課的引入以及中間的指導。有些時候,教師的語言是在自己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之后即興發揮的,例如:我講《概率》第一課,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對可能事件與不可能事件有了充分的認識,下課的鈴聲響了,我立即就說:“下課鈴聲響了,我們就下課,這是什么事件”,學生齊回答:“必然事件”,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了這一堂課的學習。
三、讓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堂的生命活力劑
把多媒體引入數學課堂,輔助數學教學,通過圖文閃爍、變色畫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轉,產生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效果,有利于刺激學生各種感官,創設教學情境,喚起情感活動,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新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這些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學生接受比較抽象,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數據的收集整理》《概率》《變量之間的關系》《三視圖》等內容。這些新內容如果沒有多媒體技術的支撐,學生的接受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不能充分形象的把握,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數學課的特點,依托網絡環境,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對數學課進行補充,拓展數學課堂空間。
四、趣味教學,數學課堂氣氛更活躍
高中數學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觀察”、“思考”、“探究”“閱讀與思考”等欄目,培養了學生閱讀、動腦、觀察、想象的思維能力。事實證明,穿插于課堂的趣味教學,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學實踐讓我體會到,改革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增添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使之呈現新、活、廣,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敞開心扉學數學,鼓勵學生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課堂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當我們面對著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光,面對著他們的一天天長大,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成長環境,他們的合作意識,他們接受事物的方法,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所有這些,傳統的固有的教學模式能否適應新時期的學生,需要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總結,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張曉天 張丹.《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