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研究抗靜電腈綸的全球專利申請量趨勢、技術原創國和主要申請人。發現近些年中國國內的專利申請量急劇增加,但其專利質量與國外大公司還有較大差距,還沒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建議國內腈綸企業可以計劃地加大對高附加值功能化腈綸產品研發的投入,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抗靜電 腈綸
抗靜電腈綸是以純丙烯腈或含85%以上丙烯腈和少量第二、第三單體為原料,經聚合、紡絲制成的合成纖維。由于國別、制造商及技術路線不同,抗靜電腈綸的商品名稱繁多,我國定名為腈綸。腈綸質地膨松,手感柔軟,但是由于它的疏水性和絕緣性,其靜電現象嚴重。腈綸在加工過程中集束困難,與工件會發生纏繞,制成品易污染吸塵,穿著時因放電使人產生不舒適感,這就限制了它的應用。因此,人們對腈綸的抗靜電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截止至檢索日2018年10月27日,全球范圍內抗靜電腈綸領域已經公開的專利申請總量為124項。
1 全球專利申請量趨勢分析
全球抗靜電腈綸發展起步較早,從抗靜電腈綸的專利申請量來看主要可以分為萌芽期,快速發展期和停滯下滑期。圖1為全球抗靜電腈綸專利申請量和申請人數目變化趨勢圖,反應了全球抗靜電腈綸自專利出現至今的申請量變化趨勢和申請人數目變化趨勢。
從圖1可以看出抗靜電腈綸萌芽于上世紀70年代,隨后穩步發展,抗靜電腈綸的專利申請量逐漸上升,1976-1980這5年是全球抗靜電腈綸研究最熱時期,該階段的專利申請量達到歷史峰值。隨后受能源、環境問題及合纖改性技術的挑戰,西歐、美國等主要工業國,在進行合纖工業產品結構調整中,減少了在腈綸研發中的投入,一些國際大公司如美國杜邦逐步退出腈綸生產行列,抗靜電腈綸的專利申請量也相應出現明顯下降趨勢。
中國在抗靜電腈綸領域發展較晚,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2008年以后,并且正值中國對知識產權制度的不斷深入推進,企業對創新的重視和通過專利對創新進行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的新時期,中國專利申請量急劇增加,成為抗靜電腈綸全球申請量回升的主要推手。當然,雖然近些年中國國內的專利申請量急劇增加,但其專利質量與國外大公司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件專利的主權利要求所包含的技術特征較多,總的權利要求個數較少,導致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很小,授權專利的實際價值較小。
2 全球技術原創國分析
在專利分析過程中,專利來源國是以專利申請人所屬國家進行劃分統計,其中子公司國別按其母公司所屬國別劃分,專利來源國專利申請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活躍程度。圖2給出了全球專利申請來源國分布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全球抗靜電腈綸專利申請來源國中來自日本的申請最多,占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74.2%,顯示出日本在抗靜電腈綸領域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活躍程度;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占比19.2%,排名第二,但與日本、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德國專利申請量占4.2%,其它國家專利申請量占2.4%,其數量相對較少。
3 全球主要申請人分析
從圖3可以看出,日本三菱全球申請量位居首位,東麗、愛克蘭、鐘紡、旭化成的申請量也位列前五。前五名申請人的申請量總和占全球申請總量的70.8%,由此可見,該領域技術集中度高,且日本在該領域具有絕對的整體優勢;相比之下,在排名前五的申請人中沒有中國申請人,中國申請人的申請量均在4件以下,這表明我國目前在抗靜電腈綸領域還沒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4專利導航建議
通過對上述抗靜電腈綸專利技術分布分析可以發現,雖然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已經逐步退出了腈綸市場,但也給中國腈綸行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空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建議國內腈綸企業可以計劃地加大對高附加值功能化腈綸產品研發的投入。借鑒國外大公司在抗靜電腈綸核心技術點上的相關專利申請,尋找支撐熱點和重點產品背后的相關有價值專利;加強同國內科研院校的合作,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車耀,沈新元,聚丙烯腈纖維抗靜電改性的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纖維技術,2006(11):76-78。
作者簡介:劉鑫(1987-)女,漢族,江蘇省蘇州市人,現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審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