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 劉異凡
摘 要:軍校學員的學習不是強制性的,不是威逼利誘,應該持續、不間斷地調動學員學習成才的積極性。學員隊作為教學輔助單位,對學員成才的影響直接而又深遠;學員隊干部做的是育人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學員是否學習、學習習慣的好壞、學習積極性高不高都與學員隊干部有直接的關系。作者通過學員學習的內因和建立學習環境的外因兩個方面對如何才能持續激發學員學習成才的積極性和內動力進行闡述。
關鍵詞:軍校學員 學習積極性 學習內動力
一、早立志,立長志,立大志——以自我向上信念喚醒學習內動力
(一)樹立遠大理想。“志向是理想的初級狀態,是個性發展的一種動力。”一個人的志向往往反映了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周總理面對舊時代中華大地的積貧積弱,中學就立下豪言壯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并以之為終生奮斗的目標[1],持馬列利劍,開辟出了一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學員步入軍旅不久,面對浩浩湯湯的時代大潮,更該抓住機遇,早日立下長遠的志向,肩負起強軍興軍的歷史使命。“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當我們的學員立下長遠偉大的理想目標,學員就能擁有前進的方向,確立人生使命。理想信念越堅定,越是“不忘初心”,學習成才的決心和意志也就越難以動搖。樹立“對黨忠誠,熱愛人民,報效國家,不辱使命”的理想,是學員學習成才的根本,也是激發學員積極性和內動力的關鍵。
(二)培養學習興趣。布魯納說“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內在動力”。學員對學習有興趣學起來才能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可以通過開展心得交流或辯論會、成功人士講學習、聽前輩講座等方式,使學員被一種愉快和諧的特殊氣氛所陶冶、感染、激勵,培養學習的興趣,產生對學習真摯而深厚的情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員有了興趣就會喜歡上學習,從而更有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規劃人生目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時的沖動并不能帶來轉變,要將學習成才的沖動轉化為持久的熱情,就需要為其制定出各階段的路線圖。這要求我們隊干部要對學員的基本情況能有一個總體的把控,能夠看出學員的薄弱環節和提升方向。
(四)提升自信心。軍人就是要雷厲風行,殺伐果斷,戰場上容不得猶豫不決,學習也是一樣,在軍校期間,通過學習也能幫助學員養成必勝的信念。學習和自信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學員失去了自信,就難以學習成才,就會一事無成,很容易自卑。而一個自信的人,對自己能夠學習成才充滿了堅定信心[2],能有著打敗一切困難阻礙的自信,就會努力克服困難,堅強奮斗,就可以走得更久、更遠。
(五)淬煉恒心毅力。居里夫人說“一個人沒有毅力,將一事無成。”學員自身若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僅憑一時的積極也難以成事,學習成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學員能持久的保持學習積極性,就必須培塑學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毅力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恒心[3]。以堅定的志向來淬煉頑強的毅力,這需要以英雄事跡引領,經常性教育鞏固,多種實踐活動相結合進行深化,在學員身邊找榜樣,不遷就學員的任性,不養成學員的惰性。
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以外部向學環境引發學員積極性
(一)大力營造學習氛圍。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學員就算有積極性也會被消磨掉。在抗戰時期,全社會對勝利和解放的渴望,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倒下一個站起來千萬個。如今,在學員隊培養一種“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邁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才能真正讓學員切實感受到時代的使命感,更有利于激發學員昂揚的斗志,把心中學習成才的“一口氣”穩住不泄氣。還可以通過開展各項競賽,讓學員通過積極學習獲得榮譽,幫助學員獲得成功體驗,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形成“比、學、趕、超”的競賽氛圍,使物質上的攀比轉移成學習上的“攀比”。
(二)深入激發個人潛力。學習成才是一個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過程。其中難免遭遇打擊,學員思想心智仍處在塑造期,容易打退堂鼓。一味的鼓勵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這時候就可以“逼一逼,趕一趕”,將學習與其切身的利益(如外出等)相結合,將他們“逼上梁山”,讓學員認識到其自身所擁有的能量和潛力,認識到“不學不行”,強化其學習積極性,實現從逼迫學員學習到學員主動學習。“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三)切實調節好學員情緒。保持好學員整體情緒的穩定,使學員有較為開朗的心境,疏導學員內心的淤塞,做學員積郁情緒的“泄洪口”,增進彼此的理解,幫助學員獲得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4],以自身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引領周圍的學員,形成輕松的充滿樂趣的學習氛圍。嚴格落實一日生活制度,加強學員日常生活制度正規化,學員學習起來也感到有精氣神。
結 論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離民族復興宏偉目標最近的時代。育才強軍,學員隊干部任重道遠,吾輩應甘為人梯,探索路徑,陪伴學員成長成才,持續激發學員學習成才積極性和內動力,恪盡職守,為“中國夢”、“強軍夢”貢獻心力。
參考文獻
[1] 祁明業,巴哈提爾,陳勇濤.以人為本淺談如何調動班組員工工作積極性[J].中國科技博覽,2014,(12):63-63.
[2] 顏世富.心理管理[J].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07):66-69.
[3] 徐紀平,王小海,詹國清,等.團體心理素質訓練對新兵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0,28(4):279-280.
[4] 王金博,田海堂.運用激勵理論加強文職人員管理[J].部隊管理,2010(7).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潘陽(1995.10-),男,漢族,四川成都人,人員管理方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吉林省長春市,130022
第二作者:劉異凡(1996.03-),男,漢族,江蘇泰州人,人員管理方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吉林省長春市,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