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英
摘 要:今天的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們,面對的是一群毫無意識和覺解的學生,他們有些被動地來到職業學校,對他們的人生沒有太多期待,對他們自己沒有太多信心,有些順其自然的任命心態,有些隨波逐流的聽之任之。在課堂上,他們對老師沒有期待,對知識沒有渴求。坐在教室里,一副自然境界狀態,聽父母之命而為之;又一付天地境界的狀態,無欲無求,神仙般逍遙。他們基礎相對薄弱,理解力不強。而讓他們學到知識,充實自己;幫他們提升未來和人生的質量,是我們當老師的天職,不管他們怎樣看待他們自己和我們當老師的,我們都不能以此作為做好自己本質工作的一種條件,再難,也得做好,再累,也得達到目的。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抓住;學生;注意力
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們對自己定位模糊,目標不明確,學習目的性不強。沒考取高,中,大學之門被堵,對自己的未來人生沒了信心,而他們又正處于一個自負的年齡,就表現出了一種即自負又隨波逐流的心理。學習過程中就處于一種無意識無覺解的自然境界狀態,最多也就是功利境界,所以給中職學生上課就顯得非常困難,尤其是基礎課,學生們看不到其中的功利,專業課還能滿足他們學一技之長的功利目的,有一點點的意識和覺解,上起課來相對好一些。上基礎課的老師們就得做足功課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無意識無覺解的自然境界狀態下學到東西,不荒廢學業。下面我就語文課老師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抓住學生的神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拋磚引玉,對中職語文教學難題以盡綿力。
一、讓學生深入了解語文的功能,幫助其提升學習的境界
第一堂語文課上讓學生深入了解語文,明白語文的功能,這非常重要。人從生下來到呀呀學語,可以說就開始接觸語文了,幼兒園學得最多的是語文,一年級正式發下語文課本,一路作為主科學到現在。語文對他們來說太不陌生太熟悉了,熟悉的地方沒風景,可以說語文老師們首先就輸在了這里。易子而教,也是同樣的道理,做老師的幾乎都有一個共識:不讓子女在自己所教的班級就讀,就是害怕熟悉的地方沒風景。沒了這份好奇,也就少了很多動力。由于對語文的了解不深入不徹底,所以語文在他們眼里就是一件漂亮外衣,好看不實用,所以他們不重視。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讓他們重視起來,讓他們深入了解語文的功能,讓他們重新認識語文,讓他們知道語文對于他們整個的人生都不可缺或,語文作用于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職場中,需要與領導溝通,與同事溝通。有了良好的溝通,我們工作才會順利,事業才會成功;有了良好的溝通,環境才會和諧,才能把精力放在有建設性有意義的事情上去。目前社會上最流行的一句口號是: 只有成功的團隊,沒有成功的個人。單打獨斗的個體戶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所有的成功都得以團隊為載體。老總具有溝通能力,才能帶領好一個團隊;職員具有溝通能力,才能把能力變得有形并得以發揮。所以在當今社會,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生活中,需要與家人溝通,與朋友溝通。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親密無間,但也難免磕磕碰碰,有了良好的溝通,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達成和諧的家庭環境,就會使人心情愉悅,身心健康。溝通失敗,就會激化矛盾,使矛盾升級,失去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就會使人心情郁悶,影響身心健康。生活中也少不了朋友,特別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朋友就顯得尤為重要。兩千年后出生的,雖然父母趕上了二胎政策,有了弟弟或者妹妹,但年齡差距太大,都有了代溝,也非常需要朋友。
有了良好的溝通,你就不乏三朋四友。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有了朋友,人生之路就會走得順暢一些。
學生明白了這些,學習的動力也就有了源頭,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教學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幫助學生恢復信心,重新認識自我
中職學生大多對自己的未來和人生信心不足,都覺得輝煌人生的起點都在大學校園里,想想大學校園里曾經的同窗或者是同桌,感覺自己的天空都是灰色的,對學習沒興趣,對什么事都提不起勁兒。所以,幫助學生恢復信心,重新認識自我,就成了我們中職語文教師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務。我們得讓他們明白,人生不到終點就沒有定性,除非自己放棄自己。
他們的父輩一代,小升初開始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年月,被刷下來的想要走出山村都困難,就別想前程之類的問題了。可后來怎么樣了呢?走出去的大多成了月光族,常常會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刷下來的大多成了老板,掙兒孫錢。 讓他們明白,凡事皆有可能,況且中等職業學校在目前就是一條現成的成功之路。在他們的父輩一代人可沒有這現成的好事,都是靠自己摸爬滾打走出來的路。他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走好這條時代和政府為他們鋪好的路?他們還有什么理由看輕自己,兒戲人生?在他們這個年齡,不缺激情,不缺力氣,也不缺一顆靈光的腦袋,就差一個心理上的疏導,這是我們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有了這道程序,中職生的神思就能集中起來;有了這道程序,他們沉睡的心靈就會被喚醒;有了這道程序,助他們長成參天大樹就會成為可能,中職老師們給他們的施肥耕耘就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三、找準學生的接受點
雖然中職學生跟高中生一樣,走過同樣的路,學過同樣的課程,但是沒有得到同樣的收獲。中職學生小學初中階段大多是一路玩過來的,對學習不重視不上心,所以普遍基礎很差,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所以,作為中職老師,要保證自己的授課效果良好,找準他們的接受點就顯得尤為重要。講深了,他們理解困難,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淺了,他們沒興趣,你所講的內容只要他們知道十分之一以上,那這堂課就沒戲了,他們會對你這老師的水平產生懷疑。所以,備課備學生,這是非常必要的程序。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是針對某個階段的學生,考慮不了個別差異,這個只能由我們上課的老師針對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完成。
坐在同一個教室里的學生接受能力差別也很大,備課時也要根據個別情況面面俱到,我們沒有權利只顧優生放棄差生。用簡單易懂的模式講解復雜的問題,這是中職老師們必須具備的素質。
在《善良》一文中,作者王蒙針對目前社會上一部分人對待“善良”的錯誤觀點:認為善良已經過了時,認為善良就是愚蠢,并以《農夫和蛇》《東郭先生和兒狼》兩則寓言故事為證,王蒙則以“毒蛇和惡狼是有限的”這一觀點來破一些人們對待善良的錯誤觀點。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這些的時候,他們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但是當我把生活中他們司空見慣一些現象——老人因生病倒在大街上沒人管,很多人看到因車禍倒在路上,而肇事司機逃逸沒人管的傷者時,寧愿繞道而行也不愿搭把手——拖進講堂時,同學們一下子就來了精神。兩者之間有很多關聯,都能說明作者的觀點,但前者學生們需要想象,因為他們沒見過蛇和狼,而后者的車水馬龍存在于他們的腦袋中,不需要想象,聽起來就形象而簡單。這種講解對于他們就有了意義。問他們:“遇到倒在街上的老人你們會去救嗎?”同學們幾乎是發出異口同聲的聲音:“不會,害怕遇到‘碰磁的”——現代版的《東郭先生和狼》|《農夫和蛇》的故事時有發生,所以導致了善良一詞變味的局面。
“同學們,咱們來一個殘酷的假設:假如倒在地上的老人是你的爺爺或者奶奶,倒在車禍現場的是你的某個親人,而路人從他們面前匆匆而過,那該怎么辦?”我趁熱打鐵地再問,同學們沉默了。我知道,王蒙作家“毒蛇和惡狼是有限的,善良應該保持”的觀點在同學們心里成立了。這就是找準學生接受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找到學生的興趣點
語文是一門非常靈活的課程,可延展性強,講解模式靈活多樣。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來不斷延展教材;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選擇講解模式;從他們熟悉或接近的生活中尋找例證。
昨天聽了一節同事的語文課,前兩項她就做得非常好。她選擇的講解課題叫《聽話和說話》
說實在的,現在的中職學生之所以學無所獲,就是吃虧在他們不會聽話上面,小學中學一路走來,成績平平,就是因為他們不長耳朵:老師講課聽不見;告訴他們要怎樣學習聽不見;告訴他們該怎樣做人也聽不見。所以導致他們今天他們不上進,只知道調皮搗蛋,所以這個課題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上課伊始,這位老師讓十個男生十個女生上臺,分成兩組做傳話游戲,結果兩組學生都沒把話傳對。所以當老師在黑板上寫上“說話和聽話”五個大字時,同學們都豎起了耳朵,神情專注地看著老師……這位老師成功了:她以游戲開頭,調起了學生的興趣;簡單的游戲,出乎意料的結果,抓住了學生的神。這堂課的意義不在于當堂課的教學效果,而在于幫同學們“長出了耳朵”,這是目前中職學生們非常急需的東西,這就是這位語文教師的智慧之處:投學生之所好,給學生之所需。
從學生熟悉或接近的生活中尋找例證,其一,學生會感興趣;其二,學生會更信服。這也是抓住學生們神的最佳方式。我在給學生講《哦,香雪》的時候,學生們沒辦法理解山村的姑娘們為什么會對火車上的城里的乘客如此感興趣,對外面的世界會如此的陌生,所以他們就覺得這描寫有點假,也就沒了興趣。我知道這些孩子都來自農村,就跟他們說:“回去跟你們的父母聊聊,看看他們小時候的農村是個什么狀況?”接下來就給他們講了我小時候親眼見證的一件事情: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八十年代,鄰居家一個漂亮的大姐姐,追求的小伙子很多。可她在如花似玉的年齡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就勇敢地走出山村到外面去闖了一闖,這一闖,就闖掉了她一生的幸福。
回來之后就沒人再敢追求了。小伙子們若有想法,父母們堅決反對,理由是“一個姑娘家野馬山丘的,堅決不能要”——雖然封建的思想禁錮解除了,閨女們走出了閨閣,但依然走不出山村;雖然改革了,開放了,但封閉的大山,依然封閉著老一輩人的思想。因為是改革初期,所以這姑娘沒能闖得徹底,沒能真正地走出去,她還是只能回到山村,最后嫁給一個老實巴交的老頭,過一生窮巴巴的日子。我跟這些學生父母的年齡差不多,所以這故事的真實性可以從他們爸爸媽媽的口中得到驗證。
這些孩子雖然生活在“日行千里”甚至萬里的年代,但這些故事發生在父輩的世界,離他們并不遙遠,能提起他們的興趣,也能幫他們理解課文,所以能抓住他們的神。
五、保持課堂和諧氛圍
保持和諧的課堂氛圍,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
現在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本來就不強,缺乏自主性和自控力,對待一切都是一副聽之任之的態度,表面上吊兒郎當,內心深處卻有些自卑,有些脆弱。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得保護他們的自尊,維持與他們的良好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在其中,讓他們在樂中學,學中樂,讓他們愿學而不厭學。
這學期新任一個班的語文課,是一個二年級的老班級生,特調皮的一個班。剛進教室,一個牛高馬大的男生就拋給我一個挑釁:“老師,你來上我們的語文課啊?”
“嗯。你們班這個學期的語文課由我來上。”我邊說邊往講臺走。
男生卻不依不饒地跟了上來:“老師,今天早上我在樓道上看到了一個美女老師,那顏質和氣質,太女神了!非常希望她能來上我們班的課。”
遇到這種情況,一個老師的正常反應可能應該是給他一個白眼,然后命令他回到座位上去準備上課。但我當時并沒有這么做,而是笑著反問:“嗯?我來了你很失望嗎?”
“沒有沒有,只要你能給我加分就行。”
“只要你有加分的表現,那肯定沒問題。”
這男生確實是個好動坯子,課堂上要么找同桌要么找前排的同學總有講不完的小話。這時候我就看定他,當他的目光與我的目光對接的時候,我便微笑著說:“同學,你在給自己減分了你知道嗎?”
一來二去,這同學也就乖了。現在的中職學生你要想強迫他去聽課那是自討沒趣,你要想敲一下堂木就讓他們安靜下來那可能就是天方夜譚了,只能用他們所能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安靜下來。
還有一次,一個男生在課堂上低著個頭自顧自地在那兒玩,我盯著他半天他也不知道,旁邊的同學碰碰他才抬起頭來看我,我便對他說我看了你一分鐘了,他硬著臉回了我一句:“看我干什么?”
聲音很小,但還是被我給聽見了。當時我并沒有生氣,而是笑著對他說:因為你長得太帥了。全班都笑了,那個男生臉紅了。課堂又回到了正常的運行當中。
要“收拾”調皮學生其實很簡單,就是要以愛為基點,再沒心沒肺的學生,他也能聞出這愛的味道;再逆反的學生,其實內心深入也不希望老師放棄他們。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正值青春逆反期,處于無知無畏、不計后果的年齡,他們可以跟自己的前程賭氣,但我們不能。首先,他們是孩子,我們是成人;其次,我們頭上頂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環,雖然這光環已成歷史,但也不能辱其使命。畢竟,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關乎到這些孩子的未來和人生。這一根根接力棒在前面的跑程中可能是落后了,但這不代表什么,人生的輸贏尚未成定局,我們沒權利放棄他們,我們得幫助他們跑好我們手中的這一程。
參考文獻:
[1]羅鳳英.中職語文教學現狀思考與路徑研究.考試周刊,2018,86
[2]張奎晶.中職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考試周刊,2018,87
[3]王詠雪.中職生“課堂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及調控策略初探.好家長,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