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兵
(運城學院 應用化學系, 山西 運城 044000)
堿式碳酸鎂是一種用途較為廣泛的化工原料,主要應用于玻璃行業、橡膠行業、陶瓷工業、顏料與涂料工業和日用化學品行業[1-6]。目前,國際與國內化工產品市場上堿式碳酸鎂供不應求,國內每年該產品的缺口較大,往往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優質堿式碳酸鎂,因而研究如何提高國內堿式碳酸鎂產品的品質意義重大。
以氯化鎂和碳酸氫鈉為原料制備堿式碳酸鎂反應方程如下:
5MgCl2+10NaHCO3=4MgCO3·Mg(OH)2·4H2O+10NaCl+6CO2
原料:氯化鎂,分析純;碳酸氫鈉,分析純,南寧宏明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試驗儀器:低溫恒溫水槽,天津市華北實驗儀器有限公司。
用正交表設計實驗方案,選擇氯化鎂濃度、小蘇打溶液濃度、物質的量配比、反應溫度作為試驗的四種因素。
氯化鎂濃度(mol/L):1.0,1.1,1.2;碳酸氫鈉濃度(mol/L):0.9,1.0,1.2;溫度:50,60,70℃;小蘇打與氯化鎂的物質的量比:2.0,2.2,2.4。
通過數據分析,初步得出堿式碳酸鎂較好生產工藝條件,即:氯化鎂濃度為1.1 mol/L,碳酸氫鈉濃度為1.2 mol/L,反應溫度為60℃,碳酸氫鈉與氯化鎂的配比為2.2∶1。通過數據可以看到R3>R1>R2>R4,說明溫度對堿式碳酸鎂產率影響較為明顯,其次為氯化鎂濃度,再次為碳酸氫鈉濃度,碳酸氫鈉與氯化鈉配比對產率影響最小。

表1 堿式碳酸鎂生產試驗方案Table 1 Experiment scheme of basic magnesium carbonate
實驗數據分析如下:
M1M11=264.3%M11=264.16%M12=247.56%M13=262.94% M2M21=277.02%M22=260.38%M23=284.01%M24=270.72% M3M31=253.93%M32=273.46%M33=263.68%M34=261.59%
m1m11=0.8810 m12=0.8714m13=0.8252m14=0.8765 m2m21=0.9234m22=0.8679m23=0.9467m24=0.9024 m3m31=0.8464m32=0.9115m33=0.8789m34=0.8720
M極差RiR1=0.2309R2=0.1308R3=0.3645R4=0.0913
改變反應溫度,固定其它條件不變(氯化鎂濃度為1.1 mol/L、碳酸氫鈉濃度1.2 mol/L、配比為2.2∶1),測定堿式碳酸鎂的產率,結果見圖1。
由圖1可以看出,可以看出:隨著溫度升高,堿式碳酸鎂的產率變化呈拋物線,在溫度68℃時產品產率為95.1%。這是因為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率加快,形成堿式碳酸鎂生成速度逐漸加快,但溫度過高,原料又會生產過多的副產物,同時形成碳酸鎂的晶粒在逐漸變小,對瓶壁的粘附也在逐漸變強。

圖1 反應溫度對堿式碳酸鎂產率的影響 Fig.1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product productivity

圖2 氯化鎂濃度對堿式碳酸鎂產率的影響 Fig.2 Impact of concentration of magnesium chloride on product productivity
將反應溫度控制在最佳溫度68℃,改變氯化鎂濃度,保持剩余條件不變(碳酸氫鈉濃度為1.2 mol/L,碳酸氫鈉與氯化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2∶1),計算出產品產率,結果如圖2。
由圖2可知,氯化鎂的濃度達到1.19 mol/L時,堿式碳酸鎂的產率最大,可達到96%以上,濃度為0.9、1.0 mol/L時,生成堿式碳酸鎂的速率明顯比較慢,但對瓶壁的粘附性小,濃度越大對瓶壁的粘附性也在增大。
保持反應溫度為68℃,以及氯化鎂濃度1.19 mol/L,改變碳酸氫鈉濃度,碳酸氫鈉與氯化鎂的物質的量之比仍然為2.2∶1,測定堿式碳酸鎂產率,結果見圖3。
從圖3可知,隨著碳酸氫鈉溶液濃度的升高,堿式碳酸鎂的產率變化呈拋物線形,當碳酸氫鈉濃度為1.28 mol/L時,產品的產率可達96.5%以上.當溶液中碳酸氫鈉濃度較低時,OH-濃度過低,導致氯化鎂轉化率較低,造成產品產率下降;隨著小蘇打濃度的增加,出現了其他副產物,造成產品產率降低,因此選擇碳酸氫鈉的濃度1.28 mol/L。

圖3 碳酸氫鈉濃度對產率的影響 Fig.3 Impact of sodium bicarbonate concentration on basic magnesium carbonate productivity
固定氯化鎂的濃度為1.19 mol/L,碳酸氫鈉的濃度為1.28 mol/L,反應溫度為68℃,改變碳酸氫鈉與氯化鎂的配比,所得堿式碳酸鎂產率結果見圖4。
由圖4可知,隨碳酸氫鈉與氯化鎂配比逐漸增大,堿式碳酸鎂的產率先增大后減少。當配比增大時,堿過量,鎂的利用率提高,產品的產率增大,因此,碳酸氫鈉與氯化鎂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4∶1時為最佳配比,產率可達96.63%。

圖4 小蘇打與氯化鎂的物質的量比對產率的影響 Fig.4 Impact of mole ratio on productivity
通過分析與討論,堿式碳酸鎂產品合成的工藝條件:氯化鎂濃度1.19 mol/L,小蘇打濃度1.28 mol/L,反應溫度為68℃,小蘇打與氯化鎂的物質的量比為2.4∶1,產品產率為9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