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很多人認為博物館是有關實物和藝術品的,好像和互聯網無關。但實際上,互聯網、大數據如今已成為博物館的兩個核心功能的邏輯延伸。博物館最核心的功能是傳播功能,現在互聯網已和過去的傳播媒介一樣,緊密地與博物館聯系在一起。博物館的第二個核心功能是歷史信息的保存,互聯網、大數據等讓博物館對傳統的、經典的歷史文化信息保存能力更強大。
現在,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上,云計算、大數據等網絡技術都是新生事物,但可喜的是,博物館在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方面有長足進展。博物館的大數據應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基礎數據(即博物館的收藏信息),二是多媒體數據,三是管理數據。這些數據借助云計算等現代網絡技術,對于博物館的管理非常有益,而且對藝術的創意市場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國際上,博物館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方式,有時候是直接的,有時候是間接的。2017年阿里巴巴與大英博物館的合作是最典型的直接合作。大英博物館與阿里魚以及天貓達成合作,將藏品設計版權授權于多個天貓商家,讓他們從中汲取靈感進行設計。當年,大英博物館還與阿里巴巴在大英博物館召開了一場發布會,并進行網絡直播,這次嘗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英博物館的線上訪問量大幅增長。這是互聯網平臺促進文創新消費的一個直觀案例。
目前,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頤和園、陜西歷史博物館、蘇州博物官、V&A博物館等都入駐天貓,相信互聯網平臺會給文創新消費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環球時報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