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妮
脫貧攻堅是我省“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易地扶貧搬遷是重中之重。到2020年,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筆者供職于云南省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扶貧公司”),作為全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省級平臺公司,職能定位為公益類政策性投融資公司,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承擔省委省政府下達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項目、扶貧重大民生工程和涉農重點項目建設投融資業務,對批準注入的國有資產和承建項目形成的國有資產進行經營管理,開展金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與資產管理等業務,承擔出資人決定的其他投融資任務。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省扶貧公司因業務與全省121個縣級扶貧平臺公司產生了股權和債權關系。省扶貧公司控股61個、參股60個;在121個縣級平臺公司中,新設的有42個,通過原地方平臺公司承接易地扶貧搬遷業務的有79個。
省扶貧公司目前投入各縣平臺公司的資金,各縣平臺公司并未完全發揮當地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社會事業項目的投、融資主體和經營實體的職能作用。目前主要表現為:一是我省易地扶貧搬遷資金政策關于資金用途的規定,對各縣公司存在資本金核銷的政策隱患。二是各縣公司董監高成員中高管及重要成員均屬于政府行政機關人員兼職,對縣公司高管穩定及自主經營決策帶來隱患。三是財務管理和風險防控專業能力薄弱,對縣公司長遠規范發展帶來隱患。四是辦公經費無來源,屬縣財政撥款。五是面臨沉重的賦稅壓力。
面對全省121個縣級平臺公司各自不同的資金管理模式和起股權結構,如何統一財務管理模式,如何開展股權管理,使得省、縣兩級扶貧公司能聯合發力,助力于我省的脫貧攻堅,筆者及其團隊開展了如下工作。
依據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規劃,在省級設立省級扶貧平臺公司,承接國家和省級扶貧資金。各縣設立縣級扶貧平臺公司,承接省級平臺轉撥的資金,用于各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建設。省、縣兩級扶貧公司是在國家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框架下,設置的按公司法運行的法人主體公司,即在政策性框架下設置的經營主體。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稅收政策沒有納入各級扶貧平臺公司的業務特殊性需求,2016年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業務時沒有配套出臺相應的稅收政策。按照既定的稅收政策,省、縣兩級扶貧公司按照稅法規定,需要交納業務涉及的所有稅項,如印花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為切實降低省、縣兩級扶貧公司稅務負擔,把有限的財政專項資金全部用于扶貧項目,筆者及其團隊努力創新,爭取了相關政策支持,以達到合理節稅的目的。
(1)“政府購買服務費用以資本金形式注入”的請示,獲得云南省財政廳《關于省扶貧公司學習踐行貴州省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的批復》。將政府購買扶貧服務的費用以資本金形式注入公司,能避免購買服務費用以營業收入全額繳納6%的增值稅,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初步測算該政策的運用可節稅15億元。
(2)“稅費優惠”的請示,獲得云南省財政廳 云南省國家稅務局 云南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對云南省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稅收優惠政策意見的函》。明確指出政府與公司簽訂政府購買服務協議,取得政府購買搬遷、安置公共服務且直接支付給農戶的收入,不屬于增值稅征收范圍,初步測算該指導意見的運用可合理節稅7億元。
由于我省沒有規范各縣對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管理和核算模式,由各縣自行確認管理模式,導致管理方式不統一,對相關統計數據收集、財務管理等造成了不利影響。為逐步解決該問題,筆者及其團隊有效地開展了以下工作。
自2016年起,在迅速熟悉易地扶貧政策、資金類型以及各縣情況后,筆者及其團隊一方面敏銳地察覺到與121個縣形成的股權關系,是省扶貧公司異于省屬其他企業的絕對優勢,管理好這121個縣公司,使之成為公司在全省各縣的有力支腳,對公司的戰略發展和布局也許能帶來新的協同效應。另一方面也意識到我省易地政策制訂和項目建設是政府管理的主要事項,而易地資金使用過程中的管理以及使用后形成的核算結果等,這類具體業務管理主體是缺失的。因此,公司把對各縣公司的股權、債權、資金、財務管理等作為履行職能、做好助手,精準服務的主要職責。
在公司管理業務的開展過程中,逐步總結出從行政政策和商業化發展兩方面促進縣公司做強做大的思路,并踐行了以下措施。從易地扶貧出發爭取政策支持,如政府購買易地服務資金可作為資本金核算、稅務籌劃、調整易地資本金用途等。這些政策的綜合運用,一是在解除云投扶貧和各縣公司因我省原政策實施后帶來的資本金核銷隱患的同時,還擴寬了資本金來源渠道,為穩定發展確定了政策基礎。
按照我省扶貧工作“四到縣”機制要求,省扶貧公司撥付的各類資金由各縣級人民政府安排使用,公司暫未對所撥付資金在各縣級平臺公司形成的資產進行并表處理。同時,公司與各縣級人民政府簽訂了《股權委托管理協議》,將縣級平臺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事項委托由地方政府代為管理,相關事項由公司做備案處理。

省扶貧公司仍保留對縣級平臺公司法定事項及其他重大事項的表決權,所涉及的相關事項經公司內部決策程序后予以確定。為發揮省扶貧公司對縣級平臺公司的管理職能,完善省、縣兩級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體系,在扶貧工作“四到縣”機制的基礎上,公司結合工作實際起草了《云南省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對各縣(市、區)扶貧平臺公司管理實施細則》,并經省財政廳批復后于2017年5月24日開始執行。
基于扶貧專項資金“專戶存儲、分賬核算、封閉運行”的要求,公司在征求了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審計廳、省扶貧辦等主管部門意見后,牽頭農發行云南省分行、國開行云南省分行下發相關通知文件,要求縣公司開立資金專戶,實施專戶管理、獨立核算、封閉運行。
基于公司至各縣調研服務過程中發現,存在全省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無統計主體及公司注入各縣資本金面臨著核銷隱患問題,公司與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商議,提出“縣公司作為縣級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匯集主體”,以及“由縣公司進行資金末端管理和末端核算”等措施。公司在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論證工作后,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審計廳同意由公司基于股東管理要求,對各縣公司下發資金管理和核算的規范性通知,明確了“縣公司成為縣級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匯集主體”“縣公司進行資金末端管理和末端核算”,使得各縣平臺公司資金管理模式和核算模式統一。
在筆者及其團隊3年多對50多個縣級公司的調研以及已開展的上述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跟蹤落實各縣對省級和省扶貧公司下發政策、管理文件的執行情況,同時積極給予各縣公司業務培訓和指導,初步形成了全省兩級扶貧平臺公司的基礎管理模式,集成了一定的協調效應,為2019-2020年的扶貧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以后工作中,筆者及其團隊還將進一步就各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投資形成的實物資產管理、易地扶貧搬遷形成的房產如何過戶給貧困戶等業務進行持續跟蹤調研,就面臨的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從省、縣兩級平臺公司運營和財務管理方面更好地助力于我省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