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璇
摘 要 批評隱喻分析對認識一個事件背后的意識形態大有裨益。文章以Charteris-Black的批評隱喻分析為理論依據,以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英國主流媒體報刊中有關英國脫歐的新聞標題為語料,對隱喻進行識別、理解和闡釋,分析英國脫歐事件背后英國人的意識形態。
關鍵詞 批評隱喻分析;英國脫歐;報刊標題;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29-0042-02
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開始。“脫歐”派和“留歐”派支持率不相上下,最后以脫歐選民票數占總票數52%勝利。英國開始了漫漫脫歐路。2018年6月英國女王批準脫歐法案,同年7月12日,英國發布脫歐白皮書,是迄今為止英國政府對脫歐立場進行最清晰的闡述,表明英國脫歐進入新的?階段。
本文以概念隱喻(Conceptual?Metaphor)理論和批評隱喻分析(Critical?Metaphor?Analysis)作為理論基礎,以英國脫歐新聞事件為背景,抽取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英國主流媒體中100條有關英國脫歐并且帶有隱喻的新聞標題為語料進行批評隱喻分析。主流媒體包括《每日電訊報》(The?Telegraph)、《鏡報》(Daily?Mirror)、《衛報》(The?Guardian)、《泰晤士報》(The?Times)、《每日快報》(Daily?Expres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BBC新聞(BBC?New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這八家新聞媒體機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
1 研究現狀
1.1 批評隱喻研究
Charteris-Black(2004)提出了批評隱喻分析(Critical?Metaphor?Analysis)方法。他將批評隱喻分析分為3步:隱喻識別、隱喻理解和隱喻闡釋。批評隱喻分析關注的焦點是語言和意識形態之間的復雜關系。
國內的批評隱喻分析研究也不在少數。紀玉華和陳燕(2007)介紹了通過語料庫的方法來進行隱喻識別的方法,并表明隱喻分析是深入研究語言、思維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種有效手段。
1.2 政治新聞語篇中的批評隱喻分析研究
在政治話語中,政治家們和新聞媒體利用語言這種非暴力手段傳播意識形態。在批評隱喻分析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背景下,政治新聞語料分析正是批評隱喻分析常見的實踐之一。因此,許多學者將政治話語和批評隱喻分析結合起來,如Charteris-Black(2005)發布了Politicians?and? Rhetoric:?The?Persuasive?Power?of?Metaphor,文章以政治家在政治言論中使用的隱喻為語料,進行批評隱喻分析。
國內的批評隱喻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對政治新聞標題的研究并不多見。有的分析是從概念隱喻視角,如柏燁(2006)對國內主要報刊的新聞標題進行了初步探究,總結了新聞標題隱喻的特點。從批評隱喻視角分析新聞標題更為少見,如李響林(2016)從批評隱喻視域初步探析了中日政治新聞標題。
英國脫歐是一個需要長期追蹤的新聞,其新聞標題的隱喻變化將體現人們意識形態的上的轉變。在英國脫歐這件國際大事上,英國主流媒體新聞標題的隱喻使用種類多,花樣新。文章將通過批評隱喻分析,來挖掘英國主流媒體關于脫歐的新聞標題隱喻下英國人的意識形態。
2 英國脫歐新聞標題隱喻的識別、理解及闡釋
本文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英國主流新聞報刊中關于英國脫歐的新聞標題為語料,通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對其進行分辨,選出了100個帶有隱喻的新聞標題,再根據Charteris-Black的批評隱喻分析方法中的三步分析法:隱喻識別、隱喻理解及隱喻解釋,對語料用法對其進行識別,將始源域一共分為9大類。分別是婚姻、商業、旅程、戰爭、自然、游戲、上/下方位、人類、感覺。本文選取了婚姻、戰爭、旅程、自然4個類別,每個類別選取一個典型標題,對其進行隱喻的理解和隱喻的解釋。
2.1 婚姻隱喻
通過數據表明,婚姻隱喻是使用的最頻繁的概念隱喻,占據了總數的16%。通過人們對婚姻這個概念的理解,對應到英國和歐盟的關系的理解。例如:“英國脫歐是婚姻的破裂”、“英國脫歐將付出高昂的分手費”。常以“divorce, couple, divorce bill, breakup”為關鍵詞。例如:
例1:Brexit divorce bill could surpass £39bn, warns Whitehall watchdog. (From The Guardian, 2018/4/20)
例1可以看出,“divorce(離婚)”意味著英國和歐盟關系的破裂。這里人們背后的意識形態上認為英國和歐盟的關系就像日常的婚姻和情感關系一樣。英國退出歐盟象征著一段關系的破裂,情感的離散。日常生活中,離婚或者情侶分手令人感到傷心和沮喪。把“divorce”用在了英國脫歐這個新聞事件上就是將事件指向關系的破裂,情感基調埋伏著悲傷。“divorce?bill(分手費)”的高昂也表現出脫歐這件事情并不輕松。
2.2 戰爭隱喻
政治家們和新聞報導常常用戰爭隱喻來強調事件的爆炸性和緊迫性。英國脫歐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英國和歐盟作為“對抗”的雙方,其態度和行為的變化都有可能成為“敵方”的話題和把柄。戰爭隱喻正是對此事件的重大性進行表明。因此常出現“battle,?trigger,revolt,?resilient,? the?French?Revolution”等隱喻。例如:
例2:Thebattlefor?Brexit?voters:?UKIP? looks?for?Labour?voters.(From?The?Economics,? 2016/12/3)
例2用“the?French?Revolution(法國大革命)”這個隱喻來暗示人們英國脫歐會取得傲人的成就。聯系歷史,法國于1877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各國的革命。因此例2也在暗示英國脫歐同樣有可能推動歐洲其他國家脫離歐盟,但是標題作者認為其影響是好的,具有革命性和開創性,所以用了“傲人的成果(impressive? achievement)”來表達其態度,將英國脫歐帶來的好處伸引至戰爭的戰利品中。
2.3 旅程隱喻
旅程隱喻是概念隱喻常見隱喻類別之一。Lakoff和Johnson(1980)第一次提到“生命是旅途”。旅程隱喻常常用來描述事件的發展過程,有起點和終點,有順利也有坎坷。在英國脫歐新聞標題的批評隱喻分析中,常以“way,route,barrier”等隱喻。例如:
The?chaotic?route?to?train-crash?Brexit.?(From?The?Financial?Times,?2016/12/6)
例3可以看出,始源域“route(路途)”映射到目標域英國脫歐。英國通過公投的形式退出了歐盟,離開后又將面臨著國際社會和歐盟的質疑,這個事件顯然走的并不輕松,此標題利用旅程隱喻很好的反映了脫歐這一路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處處都潛伏著不確定性。
2.4 自然隱喻
自然隱喻的使用和人們日常生活的自然環境關系密切。天氣、氣候、自然災害、地形地貌等都帶給人視覺和感官上的反應,從而帶來相對應的意識形態的反映。自然現象和自然中的事物帶來的感受對接了人們的對事件的觀點,常以“swamp,? windfall,?disaster,?bluff,?straw”為隱喻。?例如:
Theresa?May?faces?“legislative?swamp”? after?she?triggers?Article?50,?Tory?MPs?warn.(From?The?Economics,?2017/3/26)
例4,“swamp(沼澤)”作為始源域映射到目標域英國脫歐反應了此標題作者意圖通過此自然隱喻奠定讀者的情感基調。“swamp”是沼澤的意思。自然世界里人或動物陷入沼澤很難脫身,如果有人想實施救援也容易被帶入沼澤。當用“swamp(沼澤)”作為自然隱喻使用在標題里的時候,映射出人們對事件進展并不看好,暗示著在英國脫歐的進程中實施的各項舉措是讓人陷入一個又一個困境的“沼澤”。這是自然現象引發的心理暗示。
3 研究結論
本篇采用批評隱喻分析方法,分析了英國主流媒體報刊中關于英國脫歐新聞標題的批評隱喻分析。其中正面隱喻17個,中立隱喻20個,負面隱喻63個。負面隱喻占比最大。綜合分析新聞標題所使用的主要隱喻,我們可以看出,隱喻的選擇上有意識地偏向消極心理。由此得出,雖然英國脫歐公投后確定脫歐,但是主流媒體及其代表的民眾對此事件偏向消極的態度,表現出在英國脫歐這件新聞大事件背后,人們的意識形態以焦慮和負面為主。除此之外,英國新聞媒體也會利用隱喻的暗示,影響民眾的觀念和行為。
參考文獻
[1]柏燁.新聞標題的隱喻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8):178-179,182.
[2]紀玉華,陳燕.批評話語分析的新方法:批評語言分析[J].廈門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42-28.
[3]李響林.批評隱喻視域下的中日政治新聞標題探析[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6(21):88-92.
[4]Charteris-Black,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2004.
[5]Lakoff,G&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