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燕
摘要:按照財政部[2017]25號文件的規定,公立醫院在2019年1月1日將執行新的會計制度,原有的《醫院會計制度》不再執行,這給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進行分析,闡述當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新會計制度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對公立醫院新舊交接工作產生積極作用。
關鍵詞:公立醫院;政府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影響
新會計制度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在這次改革中,公立醫院將執行新的會計制度,新舊會計制度存在較大的區別,研究會計制度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并采取有效的對策有助于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為公立醫院服務。
一、當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不足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深化,一些醫院通過加強投資管理來緩解資金上的壓力,同時不斷擴充基礎設置、提高自身競爭力。從當前醫院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大多醫院仍局限于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管理意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重大投資決策方面沒有可靠的研究為基礎,投資決策比較盲目,無法確保資金的使用安全,對正常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風險管理意識不高,財務管理人員對市場信息缺乏有效的掌控,對財務管理工作形成一定的制約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
當前我國大部分醫院在預算管理方面都較為落后,長期以來我國都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導致醫院的一部分員工的工資和福利都由政府財政支出來負擔,這就使得醫院的管理者沒有經營觀念,缺乏危機意識,對于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很多醫院的預算都是由財務部門和歸口管理部門制定,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由于實際情況千變萬化,上層管理人員對于執行的情況很難及時進行監督。財務部門匯總編制的預算報表較為單一,在執行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導致執行難以繼續。這樣預算的編制方法就出現了問題,預算的實際效果大大減弱,執行過程中也缺乏監督和管理,雖然制定了預算,但是超支的現象仍然屢見不鮮,導致預算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三)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在大數據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有待提升,以適應新時期財務管理的基本需求。從現實情況來看,醫院財務管理人員仍以傳統的管理方式為主,缺乏精通財務管理和掌握醫院業務特征的復合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專注財務專業領域,并不重視財務工作和業務部門的協調及業務前端的延伸,導致很多財務數據對經濟管理的可參考性低,財務監管力度不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醫院對財務管理重視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在于我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較多問題,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總體財務管理效果差強人意。
(四)財務信息系統兼容性差
醫院信息系統包含內容較多,在進行信息管理時主要有門診、住院、醫護和藥品方面的管理,財務系統作為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較多問題,總體上表現為財務信息系統兼容性較差,各部門的資金流動情況不能實現實時的控制和對接,長期以往形成“信息孤島”現象,加大了財務信息管理的難度。一些醫院雖然引進了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比如ERP系統,但是實際使用中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操作人員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軟件和醫院自身財務管理系統匹配性差、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影響了醫院財務管理,從而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新會計制度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單位會計核算模式的變化
新會計制度在核算方式上注重“平行記賬”,單位會計核算要同時具備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雙重特點,確保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彼此獨立又存在一定的銜接關系,在財務信息和預算執行信息方面更加全面、明確。單位財務會計核算實行權責發生制;單位預算會計核算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作為公益事業單位,公立醫院在資金規模上相對較大,同時業務活動比較復雜,因此在財務會計核算上采用權責發生制更為合理?!墩畷嬛贫取废噍^于《醫院會計制度》將財政補助從財務會計中剝離,由預算會計按照收付實現制來核算,固定資產所提折舊按用途計入全額當期費用或相關資產成本,更能客觀反映醫療業務成本,醫院財務會計實現完全的權責發生制。
(二)會計要素及科目的變化
在會計要素上,現行醫院會計制度主要由五個要素組成,分別是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新會計制度增加了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公立醫院要實行全面預算,在“事業預算收入”、“事業支出”、“非財政撥款結轉/非財政撥款結余”、“其他結余/經營結余”及“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三)財務報告的變化
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新的會計制度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政府財務報告包括五張財務報表和附注,新增三張預算會計報表: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加強了對醫院資金使用情況的把握,用現值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有效反映固定時間段公立醫院現金流量的基本情況。不僅如此,在財務報表中可以對醫院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對公立醫院的業務拓展和長期發展進行有效的預測。
三、新會計制度改革下的公立醫院財務分析改善策略
(一)推動業財融合,提高管理水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健全完善醫院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具體包括“財務收支、預算決算、會計核算、成本管理、價格管理、資產管理等必須納入醫院財務部門統一管理”。新會計制度的出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上述意見的進一步貫徹。公立醫院在此次改革中不能僅局限于在操作層面,還應思考新制度的深層意義,運用管理會計的思維,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分析和運用,推動業財融合,實現會計從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轉變。
(二)強化財務工作者的綜合能力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相對復雜,對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有較高要求,這需要財務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技巧,根據自身醫院的發展情況,對財務管理方法進行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公立醫院要注重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為財務創新管理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加強和同類醫院財務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豐富知識結構,提升財務人員對財務的分析和應用能力;在責任上要明確分工,建立獎罰分明的制度,提升財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公立醫院的長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優化財務風險方式
在新會計制度的作用下,公立醫院在財務管理方面特別是內部控制和績效管理方面會逐步完善。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公立醫院可以借鑒普通企業常用的財務管理模式,比如杜邦分析法、平衡積分卡等,這有助于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的不斷優化。在財務管理中,公立醫院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基本狀況,注重管理標準、管理決策與財務管理的有效融合。為管理決策和以后的長期發展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促進公立醫院的長期穩定發展。
(四)建立一體化信息集成管理平臺
在新的會計制度下,公立醫院應以注重財務管理系統為核心,通過將醫院各個管理部門相結合,如門診、后勤、醫療、辦公、住院、護理等緊密結合,組建相對完善的財務數據系統。通過這個平臺,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整理和搜集更加真實可靠,利用各個部門的財務計算單據實現憑證的自動生成,促進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向信息流、集成化的方向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提高醫院財務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程度。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政府會計制度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不僅迎來了機遇,同時也對各項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面對這項改革,公立醫院業財融合、強化財務工作者的綜合能力、優化財務風險方式、建立一體化信息集成管理平臺,對現行財務信息系統進行升級,實現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和政府會計制度的有效過度。
參考文獻:
[1]鄭大喜.《醫院會計制度》與《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設想[J].現代醫院管理,2017 (05).
[2]王茜.關于《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實施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思考[J].財務學習,2016 (11):65-67.
[3]許晶晶.淺談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8 (15):147-148.
[4]李良,王潔.政府會計制度與醫院會計制度對比探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7 (11):54-55.